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初登文坛,作家王安忆就以其清新的文风和质朴的文思引起文坛关注。但作家并没有停止思考的步伐,随着时光的流转,作家王安忆以不断更新的创作不时的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惊喜,一直以来,她都被评论家从多个角度评价,引发众多争议。从《雨,沙沙沙》、《阿跷传略》到《小鲍庄》、《大刘庄》,王安忆的作品不仅涉及了乡土题材和反思文学领域,也涉及了男女两性和城市流变等多个领域。她的名字始终放在文艺潮流的争议前端。对于作家王安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以从多角度来考虑的。 进入90年代以来,王安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乌托邦诗篇》、《叔叔的故事》等每一部作品的问世几乎都要引发一股讨论的热潮,许多评论都感觉很难从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框架来规定她的创作,普遍认为她为文坛的创作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而且王安忆是一个能够涉猎多种领域并驾御多种题材的作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社会和文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宏大叙事不再占据主流地位,而日常化书写日益兴起,怀旧思潮也越来越热,这些书写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些都促使王安忆进行了新的思索,产生了新的文学主张,进入了其都市文学创作的阶段,开始了其关于都市的独特思考和书写,但是,时代的变化引发的怀旧热以及日常化书写的泛滥一度使人误读其创作的《长恨歌》,而作家并未因此而放弃她孤独的抵抗,而是在晚近的一些作品中进一步表达了她回归本初的价值观和对抗日常化写作日益霸权现状的努力。本文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包括怀旧的定义、时代的因素等几个方面阐述作家的真实创作意图,进而阐明作家的日常化写作是90年代日常化写作的一个例外,她的创作观始终是追求变化,追求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