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重庆——国统区小说研究的一个视角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小说中的重庆》为题,是以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文学为基础,以书写重庆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勾勒小说中的重庆形象。透过作家个人的重庆生活经验及其文学作品,分析作家所关注的城市问题,考察作家在小说中所构建的“文学重庆”及其所蕴涵的象征意义,观照作家对现实城市的情感态度和赖以评判城市的价值标准,探讨国统区小说叙事的特殊的审美特征,为国统区的小说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论文共有引论、主体部分的五章和结语七个部分。 引论部分,对问题的缘起、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作了详细的说明。与史书地方志、政治经济、城市建设、旅游指南等文本中的城市图景相映成趣的是文学文本中城市的生活图景。通过梳理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对重庆的表现,可以发现,十分密集地瞄准重庆、大量地书写重庆,要数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哪个城市像重庆一样经历了极度的繁荣,成为漂浮在纸张、政治和流言上的城市。无论她是让人憎恶还是让人喜欢,许多作家都纷纷对她再现、表述和塑形。相对于创作的繁盛局面,重庆文学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当寂寥,一直缺乏系统而有创建的探讨。因此,本论文的写作宗旨就是力求以形象分析的形式,考察文学重庆的形象。在方法上,不仅仅是“文学重庆是怎样的”传统的文学史命题研究,更是将关注的焦点转向“重庆是如何被言说的”、“文学重庆是如何被建构的”这些更有揭示性的命题研究。 第一章,“重庆与文学”,主要是分析文学重庆艺术生成的主客体条件。从客体上讲,抗战时期重庆的崛起与繁荣对重庆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大家纷纷来到重庆,并且书写重庆。正是有了这些思想精英的存在以及他们的文学活动,才把重庆变成了艺术之都,并给这座城市赋予了丰富的人性。当然,一个城市如同一个文本,作家首先是阅读城市,然后才是对城市的书写。重庆的都市空间、文化上的本土性和混杂性以及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斗争都极大地影响了作家对城市的美学认知,它们给了作家一种特殊的视野和感悟力,这决定了他们作品的内容,影响了他们创作的形式。从主体上讲,由于作家的世界观、文化素养、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生活阅历以及性格气质等各方面的差异,他们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广度不一,探讨重庆的侧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当我们从一个地域看一批作家的文学活动时,看到的不仅是地域大舞台上作家们共同关注的对象,更是他们同饮一江水时,各自感受的差异。 第二章,“‘大家’笔下的重庆:在政治与文学之间”,选择了茅盾、巴金和老舍这三位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家”的作品,探讨他们笔下的重庆形象。从属于党派作家的茅盾,对重庆的叙写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重庆当作延安的“她者”来书写;特别注重个体生命投入的巴金,在重庆历经了社会的黑暗、故家的败落以及朋友的贫病死亡之后,誓愿“要替那些小人物伸冤”,真切的表现发生在重庆家庭中的悲欢离合;一直眷恋北京的老舍,北京永远是他的生命之根、写作之源,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始终痴情不改地想北京、写北京,重庆在他笔下,只是一个配角。 第三章,“通俗作家笔下的重庆:在消闲与责任之间”,分析的是张恨水作品中的重庆形象。在重庆,新的地域经验、生存体验使张恨水的精神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放弃了早期的“幻想人生”的写作,开始切实的“叙述人生”。他以一双记者的眼睛,以一种报人特有的敏感和细致,把重庆城里里外外拿来打量。他观察重庆的社会人生、世俗风情,并藉以小说加以淋漓尽致的表现,真实地记载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特有的都市风情。在他的笔下的重庆,不仅仅是非理性的各色欲望的化身,而且也是处处有着象征意味的文化之都的形象。 第四章,“‘边缘’作家笔下的重庆:在浪漫与现实之间”。这一章主要是选取端木蕻良、徐訏这样无法归于某一个流派或团体的,散兵游勇式创作的作家,研究他们的作品。这两位作家是具有浪漫气质的人,他们笔下的重庆像是漂浮在战争、政治、历史之上的浮云,常给人虚幻不切实际的感觉。不过,他们的艺术是灵动的,是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但是他们创作的底色是深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把握。他们用独特的浓墨淡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创造艺术,不仅描绘现实时散发着化外之味,而且展示理想时又不失几分人间烟火气。 第五章,“年轻作家笔下的重庆:在激情与理智之间”,主要是以来自民众、来自战地,呼吸着抗战大时代的空气而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作家书写重庆的作品为主。这群有着蓬勃朝气的年轻人,他们最敏感时代与社会的神经,有着充沛的活力与热情、执着的思考与追求。重庆的生活给了他们希望与绝望迷雾般的感受,这激起了他们小说叙事的个人批判。在这激情飞扬的年轻作家之中,路翎的创作尤为突出。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作家还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了重庆的儿童,这不仅仅因为儿童是城市的一道风景,更是因为作家们想通过笔下的儿童形象对那个时代进行或焦虑或希望的隐喻性刻画。 结语部分,“意义与缺失”,总结了作家所建构的重庆文学形象的得与失。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学形象没有像北京、上海那样被作家们神话,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学中的现实,它是希望、失望、快乐、痛苦、富有、贫穷、欣慰、恐惧的象征。作家们以各自的方式书写重庆的故事,以不同的话语表达着重庆的历史与现实,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小说文本,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叙事格局和重庆艺术形象的多面性,这不仅体现了作家对国统区生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丰富了国统区小说的内涵与外延,而且促使重庆形象得以融入中国现代小说的审美视界,促成中国现代小说正常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别具异彩的一章。不过,由于重庆和作家们自身的局限性,又使得重庆形象的书写仍然存在一丝缺憾,当我们将其置入中国现代文学的格局中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它还远未达到其应该达到的辉煌。
其他文献
浪漫主义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毁誉参半。它以反抗规则、追求自由的特征给人的精神与艺术创作带来极大的解放,也深刻地关怀、反思人的生存境遇。浪漫主义在英国、法国与
4月8日,全球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在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召开了2005梅兰日兰新一代DPN及电涌保护器产品发布会,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杜华君先生专程到会并发表讲话.
2005年4月23日,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在其亚太地区总部-中国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菲尼克斯电气全球TNC CoC战略--中国决策,并正式推出全球首套自动化控制软件PCWORX中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从未脱离过汉字;但是随着上世纪西方美学、现代艺术的传入,一系列以“现代派书法”为名的非汉字、伪汉字的艺术创作登
主要介绍了 QJZ- 4× 315 / 114 0 D型矿用组合开关的改进 ,及运行前检查试验功能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improvement of QJZ-4 × 315/114 0 D mining combina
提出了SF6气体的水分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及对绝缘性能产生的危害。
过去几十年间,神经科学对名动问题在不同群体身上使用多种手段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至今仍众说纷纭,无有定论。本研究将名动分离研究延伸至弱智儿童这一特殊人群,通过
目前,文化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由中心滑向边缘,代之而起的是蓬勃发展的“图像文化”。文化的图像化转向重建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秩序,由图
《汉语大词典》全书正文十二卷,附录索引一卷,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万余字,是当今世界上收集汉语词语最多的一部辞书,是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的一座礼碑。《汉语大词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