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党和国家在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至今日,将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越,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及固化的利益格局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由单一、保守变得多样、开放,这时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社会出现“信仰危机”。社会道德出现滑坡,道德“失范”、失准现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愈发错综复杂。诸多此类社会现象所折射出的深层次的社会本质,是在人民群众中存在对主流社会意识即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出现问题,有不少群众并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是很坚定,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有不同的问题。然而,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指引中国不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此外,在我国大学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为了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度和认同感。目前,国内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的论述,大部分采用的是纯理论性、一般性的方法,相反,用实证与理论相结合、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使用的不多。因而,选取广西地区部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此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将更富有实际意义。面对此社会背景和研究初衷,我们不禁会发问,他们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能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吗?笔者以实证分析和理论叙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设置的问卷和访谈内容,整理出结果,归纳其问题的所在,最终提出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同时,可以为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使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与“马克思主义认同”相关的几个概念;其次,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在线下和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来获取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状况,根据结果分析其在“马克思主义”认同方面的不足和影响因素;最后,主要是对策建议,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理论层面提出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实践层面通过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教育及宣传环境,坚决制定并执行国家关于民族自治区的政策,大力发展民族自治区的经济。积极营造马克思主义认同氛围,使其成为广西地区大众化并且更具社会公信力和吸引力的主流意识观念,指引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接受和认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设和发展好本地区乃至中国的社会经济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