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蕴含着极大的智力价值,掌握科学方法对于支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教科书作为教与学的载体,其科学方法内容的呈现直接影响着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因此,笔者以中美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研究选择了两国应用广泛的教科书版本,并进一步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内容,即两国教科书“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两部分内容,对这两部分内容的科学方法呈现情况展开了研究。研究主要是分析了教科书中科学方法的呈现方式和表征方式。呈现方式从科学方法呈现频率、呈现位置、任务及活动形式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其中任务及活动形式分类体系是基于文献分析改编而来,由此分析教科书是如何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表征方式是借助美国学者Ian C.Binns开发的一套详细的科学方法表征方式分析标准,以此来探查教科书中的科学方法是以什么观点出现的,其表征方式是隐性表征还是显性表征。研究发现,两国教科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丰富,对于模型方法、提出假说等方法中美教科书呈现频率基本一致。对于调查、模拟、直觉与灵感、系统方法,中美教科书均呈现频率极低。另外对于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中美教科书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对于呈现位置,中美教科书均侧重在技能型栏目中来组织使用科学方法,中国教科书科学方法的呈现位置更为多样且具有特色,对科学方法的显化程度也更高。有关训练科学方法的活动,中美教科书针对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并且中国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所设置的活动形式比起美国教科书更具有层次性。从科学方法表征水平结果来看,中美教科书均具有混合表征科学方法观的特点,中国教科书表现传统科学方法观的程度明显高于美国教科书,美国教科书中广义科学方法观的呈现频率高于中国教科书。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以及针对我国教科书科学方法的编排以及教师实施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了若干建议,并进一步反思了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