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文化研究领域考察异国形象的建构,既是比较文学形象学探索的传统课题,又是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综合研究内容。这项研究是从不同的文化视域所进行的文学文化研究,具有突出的比较文学研究特点。然而,该研究的跨学科性和边缘性,使得其国际普遍性意义仍旧处于形成过程之中。这对于形象研究的理论拓展和方法论探索都为不同研究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机会。 长期以来,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发生争论和冲突时,人们多在现实政治中寻找答案,而忽略了在传统和文化上更加深入地探索和思考,使得更多的人们对于中美两国问题的了解过于表面化。从形象研究入手,能够对人们表面观察到的东西发掘出更为有价值的深层内容,为深入认识两国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心理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这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更是对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加以拓展的有益探索。 中美两国早已形成了彼此的形象研究,涉及到不同的领域。以我国为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发表的有关美国的介绍、游记、研究评论文章和书籍越来越多。与美国的情况相似,我国在中美形象研究中的著书立说者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从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作为新闻学研究者的《美国万花筒》(王作民),到1991年国际政治学者的《美国反对美国》(王沪宁),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历史学研究成果《中国人的美国观》(杨玉圣),再到1999年有文学文化研究者推出的《2000年中国看西方》和《2000年西方看中国》(周宁)。这些形象研究著述和论文都在不同的领域取得成功,使人们认识到该项研究在我国所呈现的多学科特点,也看到了这项研究实际操作中的逐渐深化。但是,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着重在文化上对双方形象建构的互动性研究,却少有人论及。 本论文借鉴和应用比较文学形象研究和其它研究的理论方法,探索清朝中
其他文献
反垄断法一直被誉为“经济自由的宪法”、“自由企业的大宪章”。我国尽管从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但高速发展的经济已经将反垄断的问题凸现出来。 作为对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进行了极为频繁、规模空前的教育法制变革。这一变革,以当时日本所面临的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问题为历史背景,以发动明治维新进行政治革新为先决条件,以1871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诞生了移动互联网思维。在此基础上,高校与时俱进,结合移动APP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主要衍生出群、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三种思想引导平台。比较
近年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生猪养殖作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规模化、现代化的生猪养殖模式也逐渐形成,但是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猪病对生猪的成长以及养
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在助力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青海省农村电商发展所面临的交通物流条件、网络通讯条件的限制、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七年的运行,为维护
本文基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批判、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要求、高等教育两难之境的尴尬、社会的高等教育责任在高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政策语境中的缺失等问题,提出“社会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