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形态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形态的控制有利于保持城市形态的相对稳定。建筑形态的继承与创新一直都是建筑师所关注的话题,它不仅要求建筑师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还要求建筑师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在设计中不断的注入新的技术、形式与理念。建筑师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对传统建筑形态的不同解读、提炼与抽象,使得建筑形态的继承体现出了多样性;同样由于建筑师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追求,建筑的创新也呈现出了丰富性。本文以苏州这个长三角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为例,以90年代至今为研究的时间段,简述了苏州新建筑与传统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论文的理论依据。第二章,以国外历史文化名城中建筑更新的不同类型为先导,介绍建筑师在应对城市文脉、肌理、比例等方面的策略与方法;其次简述国内基于建筑形态继承与创新的发展。第三章,首先从城市出发,分别从“轴”、“核”、“群”、“架”、“皮”等不同的方面概述苏州现有的城市形态特征,再从时间上来概述苏州新建筑发展的主要历程。第四章详述90年代以后苏州的新建筑对建筑形态的继承与创新。并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如苏州博物馆、苏州李公堤商业中心、苏州火车站进行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