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Origin of the English Clause Introducer That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at是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汇之一。传统语法中,that主要有两种身份:作指示代词或从句引导词。本文针对that在共时平面上的用法差异,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为此,本文从形式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从句引导词that是如何从指示代词that经由语法化过程发展而来的,着重探讨该语法化的过程、动因、机制以及语法化过程所遵循的路径,从历时的角度揭示英语从句引导词that的来源。   语法化过程指语言中的词汇语类及现有的功能语类转化为新的功能语类的过程。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演化现象,它一向是功能学派的研究热点,且被认为是形式语言学的挑战。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语法化是参数设定变化的结果,与激发经验的模糊性有关,新功能语类的产生是功能中心语在语音层面上的实现方式发生改变的结果。   本文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探究从句引导词that的来源。首先,运用生成语法中的标句词理论确定从句引导词that的句法地位,即that无论引导名词性从句还是关系从句,都充当标句词,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但有表陈述功能的语法意义。其次,本文对标句词that和指示代词that做了比较研究,指出标句词that在语音、形态、语义及句法等各方面都比指示代词that弱化些,两者只是语类不同的同音异义词。接下来文章针对两者之间的语类变化,具体讨论了that的语法化,即标句词that是如何从指示代词that发展而来的。根据分析,本文认为标句词that的语法化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与主句中指示代词that同指的附属从句IP转化为限制性的补语从句CP;第二步以第一步为基础,从属的限制性从句CP激发指示代词that重新分析为限制性标句词that。该过程包含两次结构简化,一是附属从句转化为补语从句,从而导致附加结构[IPIP CP]的消失以及补语结构[vV CP]的生成;二是功能中心语C在语音层面的实现方式发生从移动到合并的改变,即C*Move>C*Merge,当词项that与功能中心语C合并时,它就被重新分析为标句词C。两次结构简化都与学习者内在的保守性有关,当输入提供的激发经验模糊不清或者有歧义时,学习者便会偏爱于简单的结构。文章最后指出that的语法化是一种沿着功能中心语层级不断向上发展的重新分析,即C>D.   在生成语言学的框架下从历时的角度来研究that,一方面揭示了从句引导词that的来源,从而解释了指示代词that与从句引导词that之间存在的共时差异;另一方面该研究也证明了从生成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语法化可对语法化的动因、机制及路径等问题有新的发现,从而对语法化的本质有更好的解释。  
其他文献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于上世纪初叶第一次被国人用文言文翻译成章回体小说之后,便开始进入到中国。而在那以后,莎士比亚戏剧就一直被多个中国文学名家翻译以不同的方式翻
叙事学是60年代在西欧新兴起来的受结构主义和语言学影响而产生的研究叙事文学的理论。80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叙事学很快成为解读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要方法。  然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