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步,是从深化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开始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建设好“一带一路”项目,需要坚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原则。当中“设施联通”指的便是各国基础设施的完备和联通,“五通”原则的实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将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的全面开发,当前中国以沿线国家交通、通讯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支点,加强各国的互联互通,形成了全面开发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区域一体化倡议,追求的不是某个区域或者某个国家的单独发展而是成员国的齐头并进和共同发展。而基础设施由于其具有“乘数效应”和外部性,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升级是倡议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准确的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对我国商品出口量的影响,需要将基础设施的外部性纳入考虑,即空间因素,近年来地理经济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快速发展,为研究空间和经济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同时考虑了距离因素和经济因素,构建了更加合理的嵌套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我国商品出口量进行回归,并对其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以基础设施为影响因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量受到第三国效应的显著影响,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商品出口不仅仅受到东道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影响,还与东道国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密切相关。模型中的六项基础设施情况均存在一定的外溢性。结果表示:(1)以能源和科技研发为主的基础设施对相邻国家的的溢出效应为负值,表现出空间竞争性,对这两项基础设施的投入会在本国产生一股吸引力,将邻国的资本、劳动等要素聚集起来,从而使我国的出口发生转移。因此在投资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负向外部效应,协调区域利益,促进贸易和政策的互联互通,合理布局投资自,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通讯、交通运输、金融基础设施具有正的空间外溢性,能够促进我国对其周边国家的出口,这三样基础设施都具有范围广、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地位高的特点。我国可以继续加大对这三项基础设施的投资,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其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来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金融基础设施因为其直接、间接效应都显著为正并且系数较大,应该成为我国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