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中低收入的国家中,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大约有41亿,农村人口大约31亿,城市人口将远远大于农村人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地域的扩张,必将加重城市中自然环境的负荷,破坏城市的生态系统。城市越来越依赖于边缘地区的食物、能源和自然资源,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能源枯竭、自然灾害频发、食物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为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城市不能再完全依赖全球食物系统为其提供食物和资源,而应该尽量自给自足,自己养活城市市民。城市自我供养的发展趋势为农业提供了新机遇,城市农业在原本割裂的城市与农业之间搭建了新的桥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农业与城市空间整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西方国家城市农业实践案例为基础,依托当前城市农业研究理论如CPULs、农业城市主义、食物城市主义等,基于中国城市空间特征,初步提出系统化、结构化、层叠式的城市空间体系框架雏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农业与城市空间的整合模式。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研究内容与目的、研究框架与方法。第二章对当前国际研究动态和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实践进行概述,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例证。第三章提出农业与城市空间整合模式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框架。主要对宏观层面的有农城市绿地系统和新城共生两种模式进行研究。第四章对农业与城市空间单元微观层面的整合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微观层面整合模式主要包括农耕社区、共生产业园、有农公园、农业校园、屋顶农园、市民农园。笔者针对不同的空间单元选择不同的分析视角,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第五章就农业融入城市空间所涉及的生态技术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包括: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生态卫生系统以及城市环境中的生态技术如堆肥技术、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生态温室技术。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提出了论文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城市农业实践例证和设计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农业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最佳策略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中,而当前城市具有发展城市农业的空间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条件。作为我国政府积极倡导和鼓励发展的城市农业(都市农业)形态——城市周边地区的高科技农业园和观光农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大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今后的城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应进一步融入城市,与城市建设环境密切结合,将是城市农业推陈出新的一个领域。而城市市区内农业作为城市农业灰色地带,尚处于不合法的地位,但其存在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社区农业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要引导其良性发展,需要多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这为农业融入城市市区其他空间提供发展依据。未来可持续城市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形态和模式——农业将从各个层面融入不同属性和特质的城市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生态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