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酶Ds在植物干旱胁迫反应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适应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的优良林木品种,对于减少土地荒漠化、防沙治沙、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以及提高林木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对林木抗旱能力和林木抗旱性机理的研究,是干旱地区选择造林树种的重要依据。   杨树是十分重要的速生经济树种,它因易于离体培养和容易受土壤农杆菌侵染而成为转基因林木研究的模式植物。本实验针对84K杨(populus,银腺杨)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法进行转基因操作,首次获得磷脂酶Dal超表达(PLDα1—OE)植株、磷脂酶Dδ1-RNAi(PLDδ1-RNAi)植株以及磷脂酶Dδ3超表达(PLDδ3-OE)植株。对这些突变体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后,观测其形态指标以及叶片WUE、膜离子渗漏率、渗透调节能力等抗旱生理指标,分析PLDs在植物干旱胁迫反应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植物组培技术和转基因操作,获得了抗旱生理实验的植物材料:野生型84K杨植株、PLα1-OE型、PLDδ1-RNAi型和PLDδ3-OE型84K杨植株。   (2)通过温室干旱控水生理实验,综合形态指标和生理代谢指标分析,表明PLDα1-OE型和PLDδ3一OE型植株抗旱性强于野生型84K杨植株,PLDδ1-RNAi植株抗旱性与野生型84K杨植株较接近。   (3)在抗旱机理研究方面,我们发现PLDα1基因的超表达使得84K杨转基因植株通过渗透调节机制具有较强抗旱性。PLDδ3基因的超表达使得84K杨转基因植株通过膜稳定性机制以及其他的一些抗旱机制表现出较强抗旱性。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展览展示活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商业展览展示设计过程中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材料不合理利用的想象,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商业展
传统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包括T波、ST段及Q波的变化。然而,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肌除极和复极产生影响,其心电图各波均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 The characteristic ECG
一、杨守敬传略杨守敬,清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五日(1839年5月27日)生于湖北宜都,谱名开科,字云朋,号心物;榜名恺,后更名守敬,字鹏云,号惺吾(又作星吾),晚年别署邻苏老人。他天性
自1982年Wilson等首次报道了磷酸铝分子筛(AlPO-n)的合成,硅取代的SAPO-n分子筛以及金属离子取代的MeAPO-n或MeAPSO-n分子筛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研究得最多的为S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