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独有形式,小说评点在清代达到高潮。《儒林外史》是一部展现知识分子生活百态的章回小说,开讽刺小说之先声。目前发现的《儒林外史》评点共有十种,其中卧闲草堂本评点、齐省堂本评点、天目山樵评点和黄小田评点影响较大。
本论文以卧闲草堂评点、天目山樵评点和黄小田评点为研究对象,分类整理各家评点对主旨、人物、艺术的评语,加以比对分析,以探究评点间的承继与发展;梳理与分析不同评点间的异同,探讨其分歧背后的原因;总结三家评点的评点特色;探究三家评点对以后小说创作、《儒林外史》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论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绪论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评点种类,阐明卧闲草堂评本、天目山樵评本和黄小田评本的评点形式及大致内容;说明论文的选题原由;对学术界《儒林外史》评点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主要分析三家评点对《儒林外史》主旨的阐释。天目山樵评点和黄小田评点继承了卧评的“功名富贵”说,对其影响下的四类人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张文虎还关注到“功名富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揭示“势要”与“权贵”对人的荼毒。黄小田全面否定八股文与科举制。张文虎也否定选官制度与所选官员,但对八股文持客观态度,并肯定其积极一面。张、黄二人都重视《儒林外史》的教化功能,提出作者有劝孝之心和醒世之意。张文虎还提出不图“升官发财”这一目的而读书的观点。
第二章探究三家对于人物塑造和人物形象上的评点,并分析探讨三家评在人物形象上的异论。关于人物塑造,分析“如画”与“出骨”的具体手法,塑造人物的种种笔法,以及“同而不同”与“分毫不犯”技法的运用。关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有针对“真儒”所提出的“真玉有瑕”和体现在普通人身上的“瑕瑜互见”。对于三家评点中人物的异论,分“真豪杰与假豪杰”、“君子与小人”和“义民与烈妇”三种类型予以阐释。
第三章介绍三家在艺术上的评点。分别就语言、结构与叙事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上,有对景物描写和人物语言两方面的评点,还有对方言土语和地方风俗的注解。结构上,卧评提出全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黄评认为全书以人物串联,每以不结结之。分析以卧评为代表的内在主线与以黄评为代表的连环短篇,并就两种结构观对后来《儒林外史》结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进行说明,对三家就小说结点、回数和幽榜存在的异论进行梳理探讨。叙事上,分别就叙事手法和叙事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手法上,卧评提出“起伏照应,前后映带”,黄评提出“顿”与“直率”,天评则提出“平中带侧”、“峭接横隔”、“天外奇峰”等手法。特点上,三家提出《儒林外史》对史传叙事艺术的借鉴和对史传叙事视角的发展。
第四章介绍总结《儒林外史》评点的特色。张文虎受考据派的影响,在评点中表现出浓厚的朴学倾向,常常追溯本事、考证源流,考察方言、训解名物,并指出小说和其他评点的问题,予以纠正。张文虎和黄小田的评点从兴趣出发,其评点中带有很强的文人性倾向。由于三家评点的传承性,在其评点中还可以看到小说观念的流变和发展,同时,向上的交流更是《儒林外史》评点的一大特色。
本论文以卧闲草堂评点、天目山樵评点和黄小田评点为研究对象,分类整理各家评点对主旨、人物、艺术的评语,加以比对分析,以探究评点间的承继与发展;梳理与分析不同评点间的异同,探讨其分歧背后的原因;总结三家评点的评点特色;探究三家评点对以后小说创作、《儒林外史》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论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绪论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评点种类,阐明卧闲草堂评本、天目山樵评本和黄小田评本的评点形式及大致内容;说明论文的选题原由;对学术界《儒林外史》评点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主要分析三家评点对《儒林外史》主旨的阐释。天目山樵评点和黄小田评点继承了卧评的“功名富贵”说,对其影响下的四类人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张文虎还关注到“功名富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揭示“势要”与“权贵”对人的荼毒。黄小田全面否定八股文与科举制。张文虎也否定选官制度与所选官员,但对八股文持客观态度,并肯定其积极一面。张、黄二人都重视《儒林外史》的教化功能,提出作者有劝孝之心和醒世之意。张文虎还提出不图“升官发财”这一目的而读书的观点。
第二章探究三家对于人物塑造和人物形象上的评点,并分析探讨三家评在人物形象上的异论。关于人物塑造,分析“如画”与“出骨”的具体手法,塑造人物的种种笔法,以及“同而不同”与“分毫不犯”技法的运用。关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有针对“真儒”所提出的“真玉有瑕”和体现在普通人身上的“瑕瑜互见”。对于三家评点中人物的异论,分“真豪杰与假豪杰”、“君子与小人”和“义民与烈妇”三种类型予以阐释。
第三章介绍三家在艺术上的评点。分别就语言、结构与叙事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上,有对景物描写和人物语言两方面的评点,还有对方言土语和地方风俗的注解。结构上,卧评提出全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黄评认为全书以人物串联,每以不结结之。分析以卧评为代表的内在主线与以黄评为代表的连环短篇,并就两种结构观对后来《儒林外史》结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进行说明,对三家就小说结点、回数和幽榜存在的异论进行梳理探讨。叙事上,分别就叙事手法和叙事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手法上,卧评提出“起伏照应,前后映带”,黄评提出“顿”与“直率”,天评则提出“平中带侧”、“峭接横隔”、“天外奇峰”等手法。特点上,三家提出《儒林外史》对史传叙事艺术的借鉴和对史传叙事视角的发展。
第四章介绍总结《儒林外史》评点的特色。张文虎受考据派的影响,在评点中表现出浓厚的朴学倾向,常常追溯本事、考证源流,考察方言、训解名物,并指出小说和其他评点的问题,予以纠正。张文虎和黄小田的评点从兴趣出发,其评点中带有很强的文人性倾向。由于三家评点的传承性,在其评点中还可以看到小说观念的流变和发展,同时,向上的交流更是《儒林外史》评点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