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课堂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修正语(CF)在近二十多年来广泛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关于修正语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描述性研究与实证研究。描述性研究主要关注:修正语的不同分类、修正语的显性与隐性特征、不同类型修正语所触发的学习者认知处理模式、不同修正语的积极与消极意义以及在学习者情感过滤作用下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而实证研究主要比较同一类型修正语(大多研究重铸)对不同语言结构习得的作用,或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的修正语对同一目标语结构习得的影响。
本研究关注两类频繁被研究的修正语-提示与重铸,对不规则过去式(基于典型的系统)及规则过去式(基于规则的系统)习得的影响。本研究中的目标动词在实验处理的四个活动中仅有一次出现且是被试必须在任务中使用的动词。在随后的口试和笔试中给予测试(每个被测试的单词在活动环节只出现过一次且口试与笔试环节没有重复测试动词)。在很大程度上,本研究是对Yingli Yang& Roy Lyster(2010)研究的一个复制研究。Yang& Lyster的研究关注形式教学与教学反馈对中国外语学习者对不规则及规则动词过去式的习得。但本研究的被试来源于重庆地区X大学的113名大一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语言水平整体上低于Yang& Lyster的研究中的被试(中国北方X大学大二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因此,本文只是一个部分复制研究。选择不同语言水平的受试这一想法受启于Ammar& Spada(2006)实证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对修正语的效果有影响,但目前该领域专门研究学习者语言水平差异对修正语效果影响的研究很少见。因此,在其他变量相似的情况下,如果本研究结果明显不同于Yang&Lyster的研究结果,则可以得出结论:学习者得语言水平确实影响修正语效果。
本实验对比了三种不同的教学反馈处理方式(提示、重铸、无针对语言形式的反馈)对重庆X大学113名大一非专业学生学习不规则与规则过去式的影响。两个实验组及一个控制组来自三个自然教学班(随机分配实验处理方式),且拥有相似无关变量(年龄范围、同一任教老师、母语、语言水平、学习风格、性别比例、课堂气氛以及学习英语的年限)。在实验处理中,学习者被要求参与四个关注语言形式的活动,其中学生被诱导使用目标语言结构。在两个修正语实验组,教师针对学习者的语言形式错误仅提供相应类型的修正语,而在控制组,教师只提供关于语言内容的反馈。在实验处理前、后(即时与两周后)分别进行写作与口语测试(写作先于口语)以评估学习者在不规则与规则动词的准确使用上所取得的进步。
SPSS统计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总体上与Yang& Lyster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提示组在所有的8个测度上均有显著进步,而重铸组仅在4个测度上表现出显著进步,控制组有3个测度的显著进步。针对不规则过去式的习得,提示与重铸在测度和影响值上具有相似效果,而对规则动词的习得,相比重铸,提示在更多的测度上拥有显著效应。该结果表明,提示不仅有助于习得基于规则的语言系统,且同样有益于基于典型的语言系统学习。然而,重铸却在基于典型的语言系统习得上展现出一定效果。本文结论与Yang& Lyster的研究结果总体一致,也即说明语言水平不影响修正语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这一结论有悖于Ammar& Spada(2006)的研究结论。这一矛盾的出现可能源于本研究的受试语言水平。尽管本研究的受试英语水平整体低于Yang& Lyster研究中的受试水平,但具体到对于过去式的掌握却不一定成立。在中国,学习者对于过去式的学习开始于初中,故本研究中的受试很可能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甚至所有研究中涉及的目标语言结构。
以上结论对于本领域后续研究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尤其是对于学习者语言水平与反馈作用之间关系的研究。在衡量受试语言水平时到底应该按照学习者在综合测试中的总体分数还是在某个特定目标语结构上的表现来界定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一点,研究者们应给予更多关注。而本研究的教学意义在于,相对于重铸,提示在不规则过去式,尤其是规则过去式习得上的优势表明:面对学习者的语言形式错误,尤其是基于规则的语言形式错误,广大外语教师应该更多采用提示的纠错方式。
本文属该领域较早研究语言水平对修正语效果的影响的研究。这一话题还需未来更多探索。为避免本研究中不足,未来相关研究可尝试包括更多的重铸子类,选择在某个特定目标语言结构上具有不同水平的受试,选择不同的实验处理材料,改变实验数据收集方式,延长实验处理时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