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与南传佛教的对话——帕西傣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ong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文明之间、文化之间、宗教信仰、族群之间的矛盾冲突浮出水面。此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提出“文明冲突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引起了学界和政界的关注与热议。然而,目前政治学、宗教学的“对话”理论研究,大都采取思辨推导的方法,缺乏对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对话的具体个案的完整呈现与系统解读,几乎没有提供对话的生动图景和具体路线。   “帕西傣”族群指的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两个穆斯林群体。作为一个中国境内特殊的穆斯林群体,近200来与周围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群体和平相处。由于帕西傣与傣族进行持续的族际通婚和频繁的日常交往,体现出傣族的一些外在特征,但他们在精神层次仍然坚持伊斯兰教的信仰,严格禁食猪肉,建有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等。帕西傣族群与傣族群体双方的交流与互动,是世界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如何与南传佛教进行对话的呈现,也是人类学视野中文化对话的一个生动案例。   本文以“帕西傣”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小型社区研究和民族志方法,就伊斯兰教与南传佛教的对话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求为对话理论提供具体细节和新的解释。笔者首先对帕西傣的自然、文化空间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帕西傣”这个族称名进行了客位和主位的分析,并对帕西傣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进行了阐述。接下来,以帕西傣三次通婚圈的变化分析了帕西傣何以会形成。在帕西傣的宗教活动、人生礼仪、岁时仪式和民俗仪式中无不体现出傣族文化与回族文化的交融,笔者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释。通过对帕西傣族群的解读,笔者得出结论: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只有冲突的一面,也有对话的一面。文化间可以对话,而且应该对话。
其他文献
女性参政议政的研究,古今中外有之。议题多集中在国家层面上,强调妇女参选的政治权利和在政府决策层的性别比,强调配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村民自治、农村
中国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面临了越来越强烈的边疆危机。国人救亡图存的愿望日甚,边疆地区和边疆人群开始走进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民族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中国民族学史上的第一次发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能否妥当处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边疆的巩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的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
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发展到今天,从表象、符号到哲学内涵已经无所不包,但始终延续着对文化的“传统性”和“独特性”的偏好。生态人类学作为专门研究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数学要注意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也提出了“智力加技能”学说,而学生动手操作则是儿童智力技能形成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意
“行歌坐月”用以指代侗族于“夜间的室内唱歌作乐”的相关习俗文化,来源于汉文典籍记载,它与侗语体系中的“甲寨”、“甲腊乜”、“俩腊乜”、“甲乌”、“瑞乜、“吝乜”、“
本文是对体院太极院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进行研究,旨在考量这样一个非正编的传统武术社团对其成员的影响,以及这个队在竞技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本文所研究的太极队目前其运
交换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经典论题。民族学/人类学对于交换实践的研究策略,大多以系统观照为主流,着重探讨在礼物交换中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得以确立、社会结构如何得以固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