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宫颈癌病灶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病灶大小的预后情况,探讨对不同病灶大小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全部于2008年1月-2011年4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手术治疗,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共172例,其中行新辅助化疗者29例(本研究需排除),患者年龄21-71岁,中位年龄49 岁。根据 2009 年 FI GO(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标准:Ⅰ期患者99例,Ⅱ期患者44例;病理类型:鳞癌类型125例,腺癌类型13例,腺鳞癌类型3例,其他病理类型2例;病灶大于4cm23例,病灶≤4cm 120例;细胞分化:高度分化患者24例,中度分化患者50例,低度分化患者69例;脉管内见癌栓浸润者49例,无癌栓者94例。宫旁受累者4例,无宫旁浸润者139例。36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无转移者107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且由有经验的病理专家阅片。143例患者全部接受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根据术后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进行辅助放疗或联合放化疗。归纳总结术后病理资料,并行相关分析。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X2)来研究病灶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然后对宫颈癌病灶大小再进一步分层研究。探索不同病灶大小淋巴转移率的差别及不同病灶大小与淋巴转移间的具体联系。病灶直径≤ 1cm者11例,病灶1.1cm-2.0cm者37例,病灶2.1-3.0cm者33例,病灶3.1-4.0cm者39例,病灶>4.0cm者23例。通过肿瘤门诊随诊、电话、家访等形式对14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124例接受随访,19例失访。以病灶4cm为分界线,病灶≤4cm的患者109例,2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病灶>4cm的患者15例,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以病灶2cm为分界线,病灶≤2cm的患者有39例,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病灶>2cm的患者85例,2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比较不同病灶大小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旨在探索并制定出对患者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1)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内癌栓、宫旁浸润、FIGO分期及病灶大小与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类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2)对病灶大小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病灶≤1cm转移率9.09%,病灶1.1-2.0cm转移率13.51%;病灶2.1-3.0cm转移率21.21%,病灶3.1-4.0cm转移率30.77%,病灶大于4cm转移率47.83%。(3)以病灶直径4cm为界限,研究比较≤4cm与>4cm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显示:病灶≤4cm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3%,5年无复发生存率是92%;病灶>4cm患者的5年生存率75%,5年无复发生存率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直径2cm为界限,研究比较≤2cm与>2cm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脉管内癌栓、宫旁浸润、FIGO分期及病灶大小与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呈正相关。(2)病灶直径大小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呈正相关。(3)病灶直径≤4cm与>4cm患者的淋巴结阴性率、5年生存率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