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骨盆旋转的研究,探讨骨盆步态在不同行走速度,不同行走方式中,对步伐长度延长的贡献值。同时,通过探讨不同机制引起骨盆旋转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髋部肌肉活动对骨盆旋转活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记录20例健康年轻成年男性在跑步机上以不同速度(1‐5km/h)及不同步长(正常行走/大步行走)行走时步态及肌肉活动。观察指标包括:步长;骨盆、胸廓及躯干旋转的幅度;骨盆,胸廓及下肢相对运动时相;骨盆旋转在步长中的贡献。记录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大收肌,长收肌,臀大肌,臀中肌活动。结果:(1)骨盆水平旋转在步伐延长中的贡献正常低速行走时,骨盆旋转幅度随着行走速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当行走速度达到3km/h以上时,其旋转幅度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行走速度的增加,骨盆旋转与下肢摆动由相对反向运动变为同向运动,大步行走时,骨盆旋转的幅度增加,与下肢摆动始终为同向运动。骨盆旋转对步长的贡献相对较小,最高达3%。低速正常行走时,骨盆旋转对步长的贡献值为负值。当行走达到3km/h以上时,由负值变为正值。大步行走时,骨盆旋转对步长的贡献值始终为正值,且较正常行走时大。(2)肌肉运动在骨盆旋转中的作用骨盆加速曲线在步态周期中表现为2个正值峰和2个负值峰。随行走速度增加,骨盆加速曲线峰值改变主要在双立相(0-10%)。正常步长低速行走时,骨盆水平旋转在左足跟着地后仍向右侧加速,高速行走后,在左足跟着地前即向左侧旋转加速。第一负值峰对骨盆旋转-大腿摆动相对时相影响最大。第一正值峰的产生是臀大肌,臀中肌在足趾离地时,由于保持身体平衡而产生的“副作用”。结论:骨盆旋转对步长贡献中虽相对较小但仍然重要,在有髋部屈曲受限或在不平整路面行走时可能更大。就目前研究而言,臀大肌,臀中肌,大收肌,长收肌在骨盆水平旋转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被动的机制可能是骨盆水平旋转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