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考察,发现留学生在使用“旁”“边”“旁边”时存在偏误现象,这种偏误主要源于留学生对三者的语义、用法认识上的不足。鉴于此,文章对“旁”“边”“旁边”进行了语义和句法上的细致描写和深入分析,探究了“旁”类方位词的语义句法特征。在完善方位系统的同时,为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全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旁”“边”“旁边”存在偏误现象。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将这些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三种类型,其中以“误代”类偏误最为普遍。探究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其根源在于本体研究的不足。第二部分:“旁”“边”的归属问题在语言学界颇具争议,这种争议主要源自于对方位词的不同界定。该部分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给方位词下了定义,并以此为标准判定“旁”“边”属于方位词。第三部分:运用认知理论对方位词“旁”“边”“旁边”进行语义分析。在对“旁”“边”方位义进行溯源的基础上,从大环境、意义和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旁边”产生的原因。接着对三者的空间方位义和引申义进行细致分析,“旁”主要依靠参照物,参照物形体、状态的不同,“旁”表示的具体方位也有所差别。“边”表达空间方位义强调事物的边际感,与参照物之间存在相离、相交、包含三种关系。“边”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向时间域和情感域转变的用法。此外,将三者与典型方位词相比,说明三者在表达空间义上不确定、不显著的特点。第四部分:以语料库相关语料为对象,以定量分析的方式对“旁”类方位词的使用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三者进行比较,“旁”单独使用形式上多省略,意义上逐渐虚化,使用上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方位词“边”不单独使用。“旁”“边”都能位于部分方位词和数词之后,“旁边”和其他典型方位词不能,但“旁边”能置于表人名词和动物名词之后使用,表示具体的方位。第五部分:解决问题。通过对“旁”“边”“旁边”三者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旁”“边”“旁边”的语义、句法特征。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文章第一部分的偏误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