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位于古亚洲洋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加部位,是我国北方重要的Sn-Cu-Mo-Ag-Pb-Zn成矿带,同时也是北方重要的萤石矿产资源聚集区。萤石矿床与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关系密切,两类矿床在同一地区相伴发育。然而,多年来人们大多只是针对研究区域不同类型矿床的分类研究,而对萤石矿床与多金属矿床之间的关系研究关注不够,研究甚微。本文以林西地区为例,选择代表性矿床进行剖析为基础,从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和萤石稀土元素等方面探讨萤石矿床与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关联性,总结成矿规律,进而指导找矿预测。研究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研究认为林西地区在早白垩世发育的一系列斑岩型锡钼铜矿床、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脉状萤石矿床等属于统一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存在密切的关联性。2.研究区萤石矿床与银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近邻相伴,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两类矿床同属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成矿高峰期的产物,其中,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介于130145Ma,萤石矿床成矿年龄介于132137Ma,萤石矿床成矿年龄略晚于多金属矿床。3.成矿流体特征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锡铜钼矿化、热液脉型银矿化、萤石矿化,成矿流体从中高温、中高盐度流体向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成矿流体来源从以岩浆水为主向以大气降水为主演变的趋势。4.林西地区萤石矿化普遍发育,根据矿物共生组合、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等特征,将研究区萤石矿化分为三个阶段,从第一到第三阶段,萤石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由相对富集轻稀土向富集重稀土演变。(1)第一阶段萤石与辉钼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共生,成矿温度介于270350℃且发育含有CO2包裹体,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稀土元素总量大于500ppm;(2)第二阶段萤石与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共生,成矿温度介于200270℃且发育较小的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萤石稀土元素总量介于20170ppm;(3)第三阶段萤石主要形成独立的萤石矿床和金属矿床中的晚期萤石,成矿温度介于130260℃,萤石稀土总量变化较大,介于5200ppm。5.在研究区萤石矿床与银多金属矿床时间、空间和成因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早白垩世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多金属矿床-萤石矿床综合成矿模式,梳理了找矿标志,进而指导找矿预测。研究认为,研究区五间房萤石矿床周边Cu、Pb、Zn元素化探异常明显,萤石矿化标志特征揭示其具有银多金属矿床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