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银(AgNPs)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AgNPs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途径大量进入到生态环境。AgNPs暴露对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以及植物等的负面效应早已被证实。然而,基于AgNPs在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厂尾水中的出现,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势必面临随污水流入的AgNPs对其除污性能产生威胁的挑战。目前,关于AgNPs暴露对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潜在影响仍然未知。因此,明确AgNPs对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效果的影响及AgNPs去除效果和迁移归趋,为评估纳米颗粒在人工湿地中的生态效应提供参考,为人工湿地去除携带纳米颗粒的污水提供技术支持,为保护水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保障,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以黄菖蒲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AgNPs(50ug/L、200ug/L)对其除污效果的影响及AgNPs去除效果和迁移归趋。结果表明,对于COD去除,高浓度AgNPs暴露初期对COD去除具有明显的急性抑制作用,但不同浓度AgNPs长期暴露对湿地COD去除无明显影响。对于脱氮,不同浓度AgNPs暴露初期对NH4+-N、TN去除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对NH4+-N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且高浓度AgNPs抑制作用更强;之后湿地脱氮效果有所提升,但脱氮效果仍处于抑制状态。对于除磷,不同浓度AgNPs对TP去除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AgNPs的抑制作用更强。同时,不同浓度AgNPs在湿地中的去除率达到了 94%以上。另外,植物对低浓度AgNPs具有较高的富集和输送能力,AgNPs主要积累在植物地上部位;而高浓度AgNPs对植物富集和输送能力产生明显抑制,AgNPs主要积累在地下部位。以无植物、黄菖蒲、花叶芦竹、伞莎草四组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AgNPs(100ug/L)对不同植物人工湿地除污效果的影响及AgNPs去除效果和迁移归趋。结果表明,AgNPs暴露对不同植物湿地脱氮除磷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AgNPs暴露下,以各湿地NH4+-N、TN、TP去除率下降值的平均值为评价指标,各湿地抗逆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黄菖蒲湿地>伞莎草湿地>花叶芦竹湿地>无植物湿地。植物的存在能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抗逆性能力,且植物种类对湿地系统抗逆性大小有重要影响。AgNPs暴露前后,黄菖蒲湿地始终表现出最高的脱氮除磷能力。而不同植物湿地的AgNPs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异,各湿地AgNPs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主要在土壤层被有效去除。另外,伞莎草对AgNPs富集和输送能力明显高于黄菖蒲,富集的AgNPs可通过植物收割被去除。以黄菖蒲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 AgNPs对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及AgNPs去除效果及迁移归趋。结果表明,AgNPs(20ug/L)暴露下,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试验期间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次必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AgNPs暴露对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深度处理的脱氮除磷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且均表现为急性抑制作用。而对有机物COD的去除无明显影响。随着AgNPs暴露时间的延长,AgNPs毒性有所削弱,湿地除污性能逐渐趋于稳定,但总体仍表现为抑制作用。AgNPs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表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具有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纳米颗粒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