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讳言,就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实际而言,张志公先生二十余年前所讲的作文教学“老大难”的状况依然存在。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视作文为难事,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厌倦心理。对作文被动应付、机械模仿的结果造成学生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比比皆是,学生的作文就像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缺乏个性。作文教学的改革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把宋代推行的“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久当收节”这一经验明确概括为“先放后收”。在小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重新审视“先放后收”这一基本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先放后收”的作文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先“放胆”写,针对小学生的作文心理特点,开始不加以过多的限制,促其大胆地去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在宽松的氛围下让学生的笔头放开,让学生只见作文之易,不见作文之难,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抒写“自我”,放出人文之“真”,更能解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在这样的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写“小心”文,让学生的作文逐步上规矩,学习构思选材,谋篇布局,写出“像样”的文章,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赋予了“先放后收”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课程目标、文体要求到教学建议都力图体现“先放后收”的基本理念。“先放后收”的理念应用于当今的作文教学,应是一剂对症适时的良药。对于小学作文“先放后收”的研究,有关的论述皆是从某一方面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缺乏整体探讨。对古代蒙学作文教学中“先放后收”的理论源头没有梳理清晰,皆是从某些论著中引用古人有关论述而已。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先放后收”的理念指导作文教学实践,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缺乏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验总结法等方法。查阅古代先贤和当今学者的对“先放后收”的阐释,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对“先放后收”的作文教学理念做较为细致地梳理与探讨。并尝试用“先放后收”的理念指导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把小学作文教学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大胆写话;第二学段——放胆为文;第三学段——小心为文。分别探索三个学段的作文教学策略,总结自己对“先放后收”理念的评价与教学建议,以期给一线教师一些有意的参考,促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先放后收”的作文教学理念。希望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让学生不再把作文视为“难啃的骨头”,而是“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