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土壤污染愈来愈严重。据农业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污灌区面积约140万公顷,其中重金属污染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5。铬作为环境中四大污染元素之一,其对土壤、农作物及蔬菜等的危害尤其严重。土壤酶作为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了土壤中发生的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在营养物质循环、能量代谢、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土壤酶与重金属之间关系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但鲜见不同价态铬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报道。故有必要对六价铬与土壤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环境保护、污染监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拟通过模拟方法,探讨了三种土壤不同肥力土样脱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与Cr(VI)关系,并借助动力学手段分析了其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六价铬加入导致土壤体系pH下降,两者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供试土壤pH对铬及其水溶态的敏感程度:风沙土>红壤>塿土。2.同一生态区中,土壤肥力水平越高,碱性土壤塿土和风沙土水溶态Cr(Ⅵ)含量减小,而酸性土壤红壤水溶态Cr(Ⅵ)含量增大;土壤中水溶态铬含量与铬呈极显著正相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水溶态铬含量先急剧降低,随后降幅减缓。3.土壤脱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表征同一生态区土壤的肥力水平,同一生态区中土壤酶活随土壤肥力水平降低明显递减;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等都达到极显著正相关。4.六价铬加入后,激活塿土脱氢酶活性,而抑制风沙土和红壤脱氢酶活性;随铬浓度增加,塿土、红壤高肥土样脱氢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风沙土和红壤低肥土样的则持续减小;并由土壤脱氢酶活性与铬含量之间的关系,分别计算了生态剂量值ED10和ED50,其可分别表征土壤受到轻度和中度污染时土壤中铬的含量。由脱氢酶活性获得的风沙土、红壤两土壤受到轻度和中度污染的临界铬浓度为15.60和78.01 mg·kg-1,水溶态铬为0.23和1.14 mg·kg-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风沙土脱氢酶活性呈现出递减的规律性变化;风沙土和红壤脱氢酶活性与水溶态六价铬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584**、-0.635**、-0.580**,-0.523**、-0.497**、-0.417**,达极显著负相关.5.六价铬特别是在浓度较高(>50mg·kg-1)时可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随铬浓度增加,除红壤低肥土壤脲酶活性持续递减外,其他土样脲酶活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由脲酶活性获得的结果是三类土壤受到轻度和中度污染时的临界铬浓度为17.07和87.47 mg·kg-1,水溶态铬为0.17和0.86 mg·kg-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红壤脲酶活总体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规律;三土样高低肥脲酶活性与水溶态六价铬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22**,-0.687**、-0.450**、-0.735**和-0.482**、-0.672**、-0.433**,达到极显著负相关。6.六价铬可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随六价铬浓度的增加,塿土高肥、风沙土、红壤高肥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塿土、红壤低肥则持续递减。由磷酸酶活性获得的结果是三类土壤受到轻度和中度污染时的临界铬浓度为21.84和109.22 mg·kg-1,水溶态铬为0.37和1.85 mg·kg-1;三土样高低肥磷酸酶活性与水溶态六价铬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669**、-0.536**,-0.740**、-0.779**、-789**和-0.586**、-0.484**、-0.403**,达到极显著负相关.7.综合以上三种土壤酶活性获得的结果,三类土壤受到轻度和中度铬污染时的临界值为总铬15.60和78.01 mg·kg-1,水溶态铬0.17和0.86 mg·kg-1。8.不同质量浓度六价铬污染下供试土样脲酶、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表明:土壤Km值基本处于同一个数量级;供试土样Vmax随肥力水平升高而增大;由于六价铬导致土壤酶促反应的Km基本不变,Vmax值减小,揭示出其间的作用机理为非竞争性抑制;随六价铬质量浓度增大,土壤酶Vmax / Km和k值大体上呈降低趋势, Vmax、Vmax/Km和k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六价铬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