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制作SD大鼠肠粘连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术后第2、5、8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多巴胺脱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DDC)、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D2Receptor DAD2R)在盲肠的表达,探讨多巴胺与术后肠粘连的关系。(2)、通过分别抑制SD大鼠肠粘连模型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多巴胺的作用,观察多巴胺与炎症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多巴胺在术后肠粘连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该实验研究分两部分:(1)、选取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4),假手术组(n=42),肠粘连模型组(n=42)。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模型组采用Ellis法制备肠粘连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在术后第2、5、8天分批处死,每次每组各14只,正常组动物饲养3天后一次性全部处死,动物处死之前禁食12小时。动物处死后取盲肠,经固定、包埋后行免疫组化染色。利用IPP5.1软件进行图像分析,以平均光密度值(OD值)代表各组TH、DDC、DAD2R的表达。应用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差异性,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2)、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3组:A组:生理盐水组(n=14)、B组:多潘立酮组(n=14)、C组:保泰松组(n=14)。所有大鼠按Ellis法制备成肠粘连模型,术后第二天开始,各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各组药物分别为:A组予以0.9%的生理盐水1ml,B组予以0.09%的多潘立酮混悬液1ml(临床等效剂量),C组予以0.94%的保泰松混悬液1ml(临床等效剂量)。术后第五天麻醉动物后采血,同时动物处死后取盲肠。各组动物盲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H、DDC、DAD2R的表达,并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所采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 TGF-β1)、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此外运用电阻法测定白细胞计数。各组图像处理及数据统计学处理均同实验第一部分。结果:(1)、模型组术后第2、5、8天所测得的代表TH、DDC、DAD2R表达的OD值,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表达在术后第2天最高,到第8天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过程。(2)、多潘立酮组所测TGF-β1、TNFα、PGE2、白细胞值均较生理盐水组低(P<0.05),同时HE染色结果可见相应的变化;保泰松组TH、DDC、DAD2R表达均较生理盐水组低(P<0.05)。结论:(1)、术后肠粘连形成过程中,TH、 DDC、 DAD2R表达增高,提示多巴胺及其受体参与了术后早期肠粘连的形成。(2)、在术后肠粘连形成过程中,多巴胺与炎症相互作用,一方面炎症反应增加了胃肠道多巴胺及其受体表达,进而影响胃肠道活动度;另一方面多巴胺增加了炎症介质表达;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术后肠粘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