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根据寄主范围可以分为P(PRSV-P)和W(PRSV-W)两个株系。PRSV-W主要侵染西葫芦、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可引起叶片卷曲、畸形、花叶和泡斑,植株矮化等症状,造成果实畸形或在表面形成水渍状环斑,降低了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绝产。目前PRSV在中国、波兰、印度、巴西等地均有发生,是危害葫芦科作物生产的重要病毒。本研究获得并分析了 PRSV 山东分离物(PRSV-SD)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了PRSV-SD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筛选出PRSV弱毒突变体并验证了其交叉保护效果。 从山东济南采集到叶片表现畸形、花叶,果实表面环斑的西葫芦样品,经检测其中含PRSV。通过RT-PCR分段扩增其全基因组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除了3′-端poly(A)尾以外,PRSV-SD基因组全长10337核苷酸(nt), 5′-和3′-NCR分别为90nt和206 nt,开放阅读框编码3346个氨基酸。PRSV-SD与另外18个PRSV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核苷酸一致率为82.0%~89.3%,多聚蛋白的氨基酸一致率为90.6%~94.7%。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PRSV可以分为亚洲组和美洲组,PRSV-SD 聚类到亚洲组。选择压力分析表明,PRSV-SD 的 11 个蛋白基因均处于负向选择,但是在P1、P3、6K1、NIa-pro和NIb中存在正向选择位点。 通过体外DNA同源重组的方式,将PRSV-SD全基因组克隆到含有35S启动子的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a0390上,获得质粒pCamPRSV-W,利用农杆菌浸润将pCamPRSV接种西瓜(Citrullus lanatus)、西葫芦(Cucurbita pepo)、甜瓜(Cucumis melo)、黄瓜(Cucumis sativus)等葫芦科作物,发病率均为100%,且症状和病毒积累量均与野生型PRSV-W相似。在此基础上,在病毒 NIb和CP基因编码蛋白的蛋白酶识别位点之间插入gfp基因,获得质粒pCamPRSV-W-GFP,农杆菌浸润接种甜瓜等四种葫芦科作物。接种后第五天,在紫外灯下观察到接种子叶上有绿色荧光;接种后第八天,绿色荧光在系统叶片上主要沿叶脉分布;接种后第十五天,绿色荧光布满整个系统叶片,且表现出花叶、褪绿、卷曲症状,表明pCamPRSV-W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 以pCamPRSV-W-GFP为基础,通过定点突变分析了HC-Pro中调控病毒致病力的保守氨基酸位点,获得了弱毒突变体。农杆菌浸润甜瓜后第十五天,突变体gC26A、gC57A、gK125D、gK126D、gN137A、gG317K、gP328A、gN346A、gL375A和gV417A在甜瓜上的症状与野生型相比明显减弱,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病毒蛋白积累水平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病毒。 以pCamPRSV-W为模板获得弱毒突变体C57A、K125D、G317K、P328A,农杆菌浸润接种甜瓜子叶;不同保护间隔期后通过汁液摩擦将带有GFP 标签的PRSV-W 接种到系统叶片,挑战接种后第十天观察症状并检测 GFP 积累量。间隔期为三天、五天时,系统叶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褪绿、卷曲等症状,紫外灯下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间隔三天或五天所有弱毒突变体均无保护效果。间隔保护期为十天时,突变体C57A、P328A表现轻微褪绿,绿色荧光较弱;突变体 K125D、G317K 无明显症状,紫外灯下无绿色荧光,交叉保护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