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证是中国近年兴起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之一,第一支权证是1992年6月沪市推出的大飞乐股票的配股权证,但由于我国权证市场初期,市场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产生了许多问题,监管层于1996年6月终止了权证交易。2005年6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在时隔九年后的2005年8月,宝钢权证正式上市,标志着证券市场权证业务重新回到了历史的舞台,此后我国权证市场发展迅速。2006年上半年,沪深两市权证交易额达9389亿元,超过香港市场的7751亿元,仅次于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衍生品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亦存在众多问题。截止到2009年3月19日,中国权证市场权证共出现过55支权证,在2006年至2009年的四年中,已到期的权证46家,截止到期日拥有行权价值的权证只有9家,80%以上的权证不具备避险套利功能,国内权证市场上,大部分权证已经处于深度价外,无法发挥避险作用,在缺乏有效套利机制的条件下,连续竞价交易机制难以稳定权证价格,为权证的投机炒作提供了条件,权证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严重偏离,权证市场定价效率不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将对于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故对权证相关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截止到2010年3月19日,可交易的权证只有4支,分别为国电电力CWB1(580022)、宝钢CWB1(580024)、江铜CWB1(580026)和长虹CWB1(580027)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模型、Black-Scholes模型、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作为理论依托,运用Eviews计量软件,探讨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程度,以及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全球权证市场和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进行概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期权定价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的研究结果,并对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介绍权证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中国权证市场的交易制度;第三章讨论基于Black-Scholes模型的期权定价理论,关于波动率修正的GARCH族模型、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理论知识;第四章和第五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包括:运用经典Black-Scholes模型和GARCH模型修正后的期权定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两个模型的优劣;并对偏离率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影响偏离的因素;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权证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或因果关系;第六章针对本文的实证结果,结合中国权证市场的特点,给出相关的建议。
以宝钢CBW1(580024)为例对标的股票的波动率进行了GARCH族的改进的结果发现改进后的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差并没有减少,运用历史波动率计算的理论价格要优于GARCH族改进的模型,这与许多研究学者的结果有所出入。对这四支权证的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分析运用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除长虹CWB1(580027)无法作协整检验外,其他三支权证的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权证的市场价格的变动与理论上权证应遵循的估计脱离。而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发现国电CWB1、宝钢CWB1、江铜CWB1这三支权证,其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对于长虹CWB1,市场价格由理论价格Granger引起的,但理论价格不能Granger引起市场价格,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有较大的出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运用了多种计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