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小说在当代(50-70年代)的流变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讨论通俗小说在50-70年代大陆中国文学中的处境。“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所催生的“新文学”,在很长时间里是把清末民初滋生繁荣的通俗小说作为对立面的。在20世纪的20-40年代,新文学阵营对通俗小说的批判持续不断。不过,在抗战开始到40年代,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情势,以及文学自身发展遇到的问题,新文学与通俗文学(通俗小说)之间的对立出现某种程度的缓和,部分作品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表现得明显起来。同时,在中共控制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又诞生了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新型的“通俗小说”。在40年代后期开始建构“新的人民文学”的转折中,如何对待这些不同文学“成分”,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成为重要问题之一。本论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对当时发生的一些重要现象、事件,以及通俗小说在50-70年代发生的“流变”,做出初步的描述,以期从“雅”、“俗”关系的方面,来把握当代文学这一时期的特质与面貌。  绪论部分,讨论80年代以来有关通俗小说研究的状况,说明本论文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和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选择的视角、方法。  第一章主要讨论通俗小说在40年代的情况。一方面,在抗战中通俗小说出现趋于“高雅”,重视文学社会参与意识与功能的“新文学”化倾向,另一方面,“新文学”阵营对通俗文学的对立、批判姿态也有所缓解。论文通过40年代“张恨水道路”的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描述通俗文学和新文学之间在4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关系。  第二章考察40-50年代文学转折期,通俗小说在“当代”的可能性的种种探索。对于逐渐取得文学主导权的左翼文学界来说,由于政治、社会的原因格外重视大众文学的实践,因而在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在探索多种与通俗小说有关的大众文艺实践的方案中出现诸多的矛盾、冲突。这包括对解放区“新型通俗小说”作为理想大众文学蓝图的肯定;40年代后期在香港展开的有关“方言文学”和小说《虾球传》的讨论;1949年《文艺报》主持者试图改造“旧的连载、章回小说”以纳入当代文学组成部分的设想;“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讨论和对萧也牧创作倾向批判所传递的否定以城市市民阶层为读者对象、具有消费型功能的通俗小说存在的信息;等等。  第三章讨论50年代通俗小说被“规训”的情况,特别是50年代逐渐完善的出版法规的制定,与文学刊物、书籍出版发行制度的确立,如何动摇通俗小说存在的基本的物质条件,以根本的、隐蔽的方式有效的制约通俗小说在当代的发展。这一章还讨论了通俗小说(不仅是以言情、武侠、侦探为主要类型的通俗小说,也包括解放区发展起来的“新型通俗小说”)在五六十年代的处境。同时,也考察了不同类型的通俗小说作者在这一时期身分、存在方式的变化及不同程度的边缘化现象。  但是,不管从当代文学所要承担的任务,还是从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读者群的角度看,通俗小说这一文学“类型”不可能完全消失或完全被放弃。这一“类型”的某些“元素”,作为重要的构造成分,被吸纳到不少小说文本之中,甚至出现某种可被称为通俗小说的“替代类型”的文本。第四章主要考察的是这种“元素”融合和“代替性”类型出现的诸种情况,和这一情况对通俗小说艺术成规、文学史定位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具体分析考证文本的基础之上,尝试把胡适的小说考证放在新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来考察它的来龙去脉与影响。把小说考证界定为当时的一个文化事件,是因为它不但客观上提升了
在唐代大力修史的背景下,涌现出很多以史料为题材的笔记,刘肃的《大唐新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由于时代较早,资料丰富,剪裁得体,《大唐新语》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近年来也越来越
初识何肇娅,她正优雅地坐在胶州路的一间小咖啡馆里,为学生们进行一次摄影讲座。她身着红色褶皱设计款的连衣裙,飘逸而又端庄,睿智又洒脱。吸引我的还有她那亲手打造的珊瑚石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文学就很难用一个共同的时代命题来命名,整个文坛呈现出一种“无名”的状态和走向。作家纷纷放弃宏大叙事,转而关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这是90年
在这网络与信息的时代里,搜索引擎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藏民族在这网络与信息的时代里对信息检索的需求日趋强烈。本文针对藏文网页文本的检索,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关于本篇论文的研究,作者尝试从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反复出现的自然象征:翠竹、花、白菜种子、白菜、菜园与山洞等象征意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希冀以此作为揭开其小说文字背后的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作为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被誉为“拉美文学大爆炸”的高峰、“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成为近二三十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而他作品中一贯表达的
王莽新朝始立,扬雄作《剧秦美新》,却引起历代激烈的争议。本文认为,自汉武帝开始,汉代即以复古思潮为主。王莽在当时深受拥戴,以新代汉,顺理成章。而扬雄亦为复古思潮中的一分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