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政府购买模式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是政府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PPP模式打破了以往由强政府所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就目前而言,PPP模式在我国的运行效果不尽人意,2018年12月份全行业PPP项目的落地率仅为56.3%。PPP模式选择的合适与否对执行效果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对PPP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PPP模式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对PPP模式选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从行业、企业和项目三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行业进入壁垒、行业资本结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企业成长能力、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对PPP模式选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博弈模型阐述了相关因素对PPP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第二,从PPP项目的行业分布、运作模式和落地率三个方面对我国PPP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PPP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论述。第三,为验证以上理论推论,本文以上述六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程度为因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第四,在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行业进入壁垒、行业资本结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和企业成长能力通过影响PPP项目的成功概率而影响PPP项目的抗风险能力,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共同决定了私人部门在PPP项目合约中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对于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项目可以采用特许经营或私有化模式,而盈利水平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项目,采用外包模式更为合适。实证结果表明,项目盈利能力、行业进入壁垒、行业资本结构对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和成长能力无显著影响,项目抗风险能力在实证结果中显示对私人部门风险承担的程度呈负相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