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平面偏斜的正畸治疗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合平面偏斜的正畸治疗效果。
  材料与方法:收录三例安氏Ⅰ类恒牙列病例,分别为骨性Ⅰ类牙合平面偏斜、骨性Ⅱ类牙合平面偏斜和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
  病例一为安氏Ⅰ类、骨性Ⅰ类,牙合平面偏斜患者,主诉“面部偏斜不对称,要求治疗”。其面部左侧较右侧丰满,颏部左偏约8mm,开口度正常,开口型偏斜,伴有颞下颌关节弹响。磨牙中性关系,左侧尖牙远中关系,右侧尖牙近中关系。覆牙合Ⅲ度,覆盖2mm。上颌中线正,下颌中线左偏约6mm。治疗方案采用Damon3MX标准转矩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及MIA(MicroImplaneAnchorage,种植钉支抗)联合应用,非拔牙矫治,排齐整平牙列,调整中线,纠正颌面部偏斜,改善患者颜面部不对称。
  病例二为安氏Ⅰ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牙合平面偏斜患者,主诉“牙齿不齐,面部偏斜,颌面外科转诊”。其面部右侧较左侧丰满,颏部右偏约5mm,右上第一磨牙3年前因龋坏拔除,左侧磨牙、尖牙中性关系,右侧尖牙远中关系,上颌中线正,下颌中线右偏约2mm。治疗方案是采用MBT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拔除四个前磨牙,排齐整平牙列,调整中线,尖牙、磨牙关系,利用MEAW弓(Multi-100pEdgewiseArchWire.多曲方丝弓)和MIA联合应用,纠正颌面部偏斜。
  病例三为安氏Ⅰ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高角的恒牙列患者,主诉:“暴牙伴牙列不齐”。覆牙合2mm,覆盖4mm,Spee曲线左侧4mm,右侧2.5mm,拥挤度上颌5.5mm,下颌5mm,Bolton比值协调。治疗方案是通过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及左下智齿矫治,解除牙列拥挤度,整平Spee曲线曲度,排齐牙列。后期强支抗内收,调整牙合平面,使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颏部较前突出,侧貌较前明显改善,形成较前更加协调的面型。
  结果:治疗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覆牙合、覆盖正常,牙合平面偏斜得到纠正,侧貌更加协调,颜面部不对称得到改善。
  结论:在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设计下,通过一定的时间序列及矫治方向顺序安排,横向上,轻度的牙合平面偏斜,颜面部不对称可以通过正畸掩饰性治疗得到控制,牙弓宽度得以改善;矢状方向上,也可以通过牙合平面的倾斜度调整,在垂直方向上造成颌骨的旋转来改善侧貌,正畸医师应该从三维概念上对牙合平面全面认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21-02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
期刊
研究背景
  牙列缺失对面型、咀嚼功能、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有着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全口义齿修复缺失牙列。传统的全口总义齿修复由于存在牙槽骨的吸收,往往导致总义齿固位差、稳定不足、佩戴不适等问题,故而该类患者的满意度不高。
  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日渐成熟和普及,牙列缺失患者逐渐开始选择全颌种植义齿修复。全颌种植义齿可大致分为全颌覆盖式种植义齿和全颌固定式种植义齿两大类。全颌覆盖式种植义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总义齿固位和稳定差的问题,但仍需摘戴,反复摘戴次数多了,还可引起附着结构变形等问题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无牙颌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患者缺牙时间较久会导致牙槽骨的吸收,无牙颌患者上下颌骨变的越来越低平,尤其在下颌更加明显,许多无牙颌患者会面临传统全口义齿固位较差,咀嚼效率低等问题的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牙列缺失患者修复方提供更多的选择。种植义齿修复发展至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将其视为缺牙修复的第一选择。因其良好的固位效果、舒适性和美观性能,尤其是全口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不存在种植覆盖义齿附着体零件易磨损的
目的: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唇腭裂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颅颌面畸形造成形态畸形及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年来患病总数有上升趋势。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了解唇腭裂儿童与上呼吸道尺寸大小之间有无相关联系:(2)研究唇腭裂患者上呼吸道与唇腭裂种类、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3)为临床改善手术方法及术后上呼吸道疾病提供客观数据依据。
  方法:连续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9月-2018年8月年唇腭裂病人,年纪为6-18岁,根据性别及病种分为A(单侧唇腭裂女性儿童)、B(
研究背景
  在正畸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因牙列拥挤不齐、前突等问题需要通过减数治疗达到解除拥挤、排齐牙列、改善侧貌等目的。从牙齿拔除到排齐、整平、关闭间隙阶段,往往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拔牙后,牙槽骨出现不可逆性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及宽度都不同程度的萎缩。研究表明[1-3],牙槽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拔牙后的第一年,尤其在拔牙后的3个月内吸收速度最快,之后牙槽骨将进行骨改建和骨重建。在临床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牙槽骨高度及宽度的降低导致间隙关闭困难,或(和)在关闭间隙的过程中出现如牙根吸收、骨
背景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口腔鳞状细胞癌易发生细胞侵袭和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虽然癌症治疗已取得许多进展,但在过去的50年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维持在50%左右,无明显提升,关键原因在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各类肿瘤中,miRNA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着许多致癌基因、肿瘤抑制因子和调控肿瘤进展、增殖和转移的转录因子。可以推断,miRN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也发挥着调
背景及目的:
  临床上外伤、牙髓病、根尖周病等原因造成牙缺失后,牙槽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这往往对后期的种植修复造成不利影响,如何有效地维持牙缺失后牙槽嵴的骨量逐渐引起临床上种植修复科医生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常用颗粒状的骨替代材料填充拔牙后的牙槽窝,但这些材料在孔隙及形状上无法进行精确控制,力学上无法对牙槽窝形成有效的支撑,在促进成骨的生物学性能上也往往无法同时满足拥有骨形成、骨诱导及骨传导三种作用的条件。因此,课题组希望通过骨组织工程技术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上制作一种新型的、拥有更加优良性能的骨替代
目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BG),并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海藻酸钠/明胶缓释支架(MBG/SA/G),以期更快更好地修复骨缺损。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中首先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BG)并进行相关表征检测及MBG生物学性能测试。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MBG/SA/G支架并通过力学测试,扫描电镜(SEM)、模拟矿化、支架降解、Micro-CT检测理化性能,同时探究不同加载方法制备的支架的药物控释作用以及支架材料、药物和生长因子的成骨作用
背景
  大体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支架材料的快速成骨和血管化是临床上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颌骨缺损的瓶颈。血管化是成骨的基础,有学者更是将其列为继支架、种子细胞、生长因子之后的组织工程第四大要素。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组织工程研究带来新的支架成型方法,本课题前期研究证实应用3D打印磷酸三钙(Tricalciumphosphate,TCP)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
研究背景:
  Angle于192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副方丝弓托槽,这是正畸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但是方丝弓托槽需要弯制大量的序列曲和补偿曲,复诊椅旁时间长。直至1970年Andrews发明了直丝弓矫治器(StraightWireAppliance,SWA),才显著缩短了复诊时间。随后,Roth托槽、Alexander托槽、MBT直丝弓托槽相继出现。Andrews直丝弓托槽,将方丝弓技术的三个序列曲预置在托槽上,但是有12种不同托槽系列,临床使用不方便;Roth托槽,对Andrews托槽进行了改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