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其安全性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还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社会各方将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与补救中,导致巨大社会成本与福利损失。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显示出多发性、复杂性及故意性等特点,除技术复杂性造成的安全风险外,还涉及到企业投资决策、消费者购买决策与公共管理等诸多理论,兼具“技术支持”与“人力激励”双重属性,综合运用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行为主体与博弈论等方法展开研究、并寻求治理对策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从食品质量特性上看,食品安全兼具搜寻品、经验品与信任品三重特征。其中,经验品与信任品特征造成的供求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市场及生产中食品安全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些不对称会给食品安全的市场交易供应与食品企业内部生产造成两种显著的不良后果:市场交易中供求之间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交易中食品安全供应的配置效率和食品企业内部企业与生产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安全质量产出低效率。本文在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严重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食品安全治理研究为主线,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经济主体微观分析视角,克服传统经济研究中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的缺陷,将质量作为新的决策变量引入传统经济模型,采用“理性人”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原理,构建并求解“质量-价格-产量”同时均衡的一般模型,给出模型中最优产量与最优质量的求解原理,对经济活动中食品质量均衡形成全新认识。其次,基于“食品安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与“食品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同时存在的事实,从“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双重角度,形成基于“食品安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与“食品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食品安全治理综合框架,考察食品安全相关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其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影响,揭示与探讨食品安全治理关键在于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本质。然后,在以上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分析事件的社会影响,从企业、消费者、政府监管及社会团体等社会各方面,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治理路径进行解析,“见一叶而知秋”,总结其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启示作用。最后,根据以上基于“食品安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与“食品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综合框架及案例研究的素材,进行食品安全治理对策研究,为政策的设计与制定提供理论支持,这将有助于分析各项政策措施的效率,对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研究,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总之,本文充分协调食品安全中各方行为主体特征,并考虑到我国食品安全特殊国情,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同时,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的价值也许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问题本身,食品安全的一个关键特征是供求之间信息不对称,在较广泛层面,除了食品以外,药品、医疗服务及教育等产品也都具有类似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将可能为理解这些类似领域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