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末以来文化及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发展,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逐渐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出台和快速增加的文化事业规划、文化产业规划等都已充分表明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当前宏观的发展背景下对文化景区建设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推动我国文化规划理论体系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能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具体文化景区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处理。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为我们今天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依托丰富而高品位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地区繁荣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战略举措。然而,在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实践工程中,重经济价值轻人文价值、重景点打造轻资源保护、重景区自身开发忽视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做法屡见不鲜,违背了利用文化资源开发促进城市整体发展的初衷。因而,构建和谐的文化景区建设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以整体观的视角解决景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对促进城市的整体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称,供奉着目前世界仅存的9处佛祖真身舍利首处——佛指舍利。历史上,“丝路西去、佛典东来”,法门寺在国际丝路与宗教文化传播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2005年,陕西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法门寺文化园,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打造法门寺文化产业园,恢复法门寺唐风建筑群,法门寺文化产业园成为关中地区重点发展的五大文化产业园之一,法门寺又一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看待佛教文化圣地这一特殊的文化资源,采用何种开发方式及怎样对待其建设发展与扶风县城区空间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整个建设开发工作首要面临的关键问题。结合文章的主题,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是研究景区与城区空间发展的关系;其次从中观角度看,是佛文化景区与城区空间发展的关系;再次到微观的角度是法门寺文化景区与扶风县城的空间发展关系。因而,本文在此视角之下分三个部分对法门寺文化景区与扶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对广泛的景区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进行梳理,首先是在既有的景区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归纳法从宏观层面对景城的空间匹配关系进行分析解读,归结景城之间的匹配关系类型与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之上对景城的空间适应性演变关系进行分析,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景城关系测评系统;同时,进一步对景城关系中的城市型景区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的特征、关系类型以及互动发展历程进行重点深入研究,为法门寺文化景区与扶风县城空间发展关系的研究提供整体性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中观层面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佛寺文化景区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进行深入解析,从佛寺的选址考虑因素、佛寺与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空间发展关系、佛寺文化景区开发建设的案例等方面论述佛寺、佛教文化景区及城市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把握佛寺文化景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开发模式与经验,为具体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与扶风县城空间发展关系的研究提供另一项理论与实践支撑。同时,在微观层次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与扶风县城空间发展关系分析中,文中将理论研究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理论与具体问题相互对应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法门寺文化景区与扶风县城空间发展关系判定的6大依据(影响因素),进而运用学科交叉融合(佛学、地理学、社会学、物理学、旅游学)的方法确定法门寺文化景区与扶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为相互融合、一体化联动发展的关系,同时结合现状及未来景区与城区空间发展关系中既有存在的及潜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协调路径,以为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与扶风县城空间发展规划引导提供较为客观合理的指导意见。文章最后结合上述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对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与扶风县城空间发展规划进行引导并提出景城空间发展关系构建的具体实施操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