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华民国成立起距1840年中国门户开放已有70多年之久,民国时期国内局势更加势动荡不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怀着各种目的乘机进入中国,借各种机会、手段或者名义私自买卖和收藏中国文物,将其带出境外,导致我国文物大量流出。中国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物输出国,民国时期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文物以非正常手段外流的高峰期。
在民国时期外国人买卖、收藏中国文物的过程中,陶瓷颇受青睐,流出数量也相对最多。
本文试图从当时在华的外国人买卖、收藏陶瓷这一市场行为入手,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查找与之有关的市场行为人,在此基础上梳理来华外国人的不同国籍、身份、背景、目的,以及参与艺术市场的具体行为、心态、特征,探讨总结其在买卖和收藏陶瓷时的不同喜好与手段、途径,最后力求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出目前民国时期流出陶瓷在国外存贮态势,探讨分析目前的回流态势和在当今艺术市场上的价值以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
笔者查阅了一百多份文献、古籍和档案资料,在综合运用文献阅读、口述历史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等基础上,走访收藏家、老古玩商、专家等,收集了很多珍贵资料,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希望对全面构架民国时期艺术市场理论起到有益的补充,以及对我国当前的文物回流工作起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