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市镇诞生,中国社会步入经济社会转型期。在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商品经济体系下,朱泾镇依托其传统资源,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到江南乃至全国的市场网络中,成为金山区域中心市镇。在缓慢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江南经济中心从苏州到上海的转移,江南市镇呈现出不同的命运。上海开埠并取代苏州成为江南新的增长极后,传统市镇体系开始分化,部分市镇融入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体系中,得以继续发展。而部分市镇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市镇的区域中心地位逐步被边缘化。朱泾镇虽然处于沿海并距上海较近,但由于其自身的种种原因以及上海发展扩张力的局限,它没有被纳入到上海经济体系中,社会转型停滞,一蹶不振。可见,沿海地区的社会转型并不是同步的,中心地的影响和辐射也是有选择性的,与中心地距离的远近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经济社会的转型是受各种复杂的因素制约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探讨北魏各个历史阶段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的华夷观。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地区并建立北魏政权,汉族士人则以不同的身份被纳入北魏政权。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和文化的独立性,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光甫以商人身份赴美谈判桐油借款和滇锡借款,这是中美关系中的独特事件,陈此次之行有着复杂的原因、艰难的过程和深远的影响,打开了抗战时期英美援华的大
地下室向下增层中常涉及截桩托换,截桩施工时控制结构内力变化对结构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截桩对新增下柱内力的影响,以正三角形三桩一柱承台为例,采用解析方法推导了下柱顶
民国时期的西康报业,是近代西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近代报业的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以历史学为本位,借鉴与报业相关学科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