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西医目前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的综合治疗,这些治疗存在疗效不满意、复发率高、毒性较大、价格昂贵以及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免疫耐受期”无效等问题。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有较好的疗效,故积极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己受到普遍重视。 病原难祛、病程缠绵、无证可辨是目前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三个难点,为此对中医药辨治“慢肝”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课题在对CHB重新思考下,提出以伏气温病为指导,采用补肾清透法治疗CHB,并从理论、临床、实验三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CHB及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加以研究。1 文献研究 通过对《黄帝内经》至晚清医学典籍中有关黄疸与胁痛证治的温习,结合当代几十位名医如蒲辅周、秦伯未、姜春华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总结,认为中医药为治疗CHB提供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本文对补肾合解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CHB抗原提呈(MHC抗原系统和Th1/Th2比值)的研究现状,以及对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包括HBV转基因小鼠(HBVTGM)进行了述评,认为目前中医药运用伏气和补肾治疗CHB在理论上尚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其机理研究,选用HBVTGM动物为模型,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免疫机制入手,对MHC抗原系统和Th1/Th2比值等进行探讨,有一定的研究前景。2 理论研究 童光东一 以晚清温病学家柳氏‘门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对CHB 的伏气认识,必须把握肾虚这一病机本质:至于是否邪伏于少阴, 据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邪伏至虚之处这一理论,具体到CHB, 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伏于肝血更易理解,也更合乎CHB病理特点;伏 邪的性质,不圃于伏寒化温,当遵温毒或疫毒之邪。由此我们首次 提出,CHB的病机为‘川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假说。 3 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导师临床上用补肾清透法治疗CHB的经验总结,观察补 肾清透法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 新疗法。 方法: 门)以补肾清透方为治疗组 62例与乙肝扶正胶囊为对照组 33例, 3 个月为一个疗程,常规用药2个疗程,从症状,肝功能,以及血 清病毒标志物作为观察指标。疗效判断分为基本治愈、好转、无效 3f中。 (2)选择肝功能异常者,血清标志物阳性的 CHB病人,观察用补 肾清透方治疗前后对 Th叮 改变的影响。 结果: (l)补肾清透方与乙肝扶正胶囊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对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恢复以及病毒 标志物的影响,补肾清透方组(ALT复常率 88.3%O3伍0X AST 复 常率 84.5D(49/58),e抗原阴转率 35.6O(ZI/59))与对照组(ALT复 常率67.4O(29/43),AST 复常率64.30(27/42),e 抗原阴转率 18石%(料3》相卜有明显的差异(P<o.01)。 2 中 文摘要 一 (2)治疗前后对Th/ThZ改变的检测结果,发现治疗前CHB患者 IL-2皆较正常值低(7 3.2土 6 4.7比 141土 9 7.8 P< 0.of),IL-6皆较 正常值高(2 6.3上 14.4比 8.3士 6.3 P< 0.of),经补肾清透法治疗后, 共IL-2皆明显升高(149.1197.3),IL-6却明显下降(13.2f6.2), 因而 IL 2/IL 6 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增高(12.14士 7.3 ZLL 3.012土1.sl,P<0.01),有显著的差异。且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 94%(3/33),血清 HBV-DNA(5.16土2.20,n=33比 7.37土0.71,n=19, 阴转率42%(14/33),P(.of)较治疗前皆有明显的改菩。 结论: (1)经过以 卜的临床资料分析,补肾清透法与乙肝扶正胶囊皆有明 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而对肝功能的恢复治疗组较对 照组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对血清的 HBV-DNA的阴转(42%)以及 e 抗原的阴转(3 5.6%)也有较好的疗效,也较对照组优。 (二)本研究也证实 CHBThZ功能是亢进的,Thl功能是低下的,月- AIl反复个正常,反映肝损害与 Th/ThZ比值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补肾清透洽抑制了体液免疫的亢进,增强了细胞免疫,从而阻断乙 型肝炎慢性化进程。 4 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实验观察,探讨补肾清透方抗HBV 病毒作用,从而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 方法: (1)选用 G3代 HBV转基因小鼠(HBVTGM)22只,另选择 10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