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网络研究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国内外大量理论、实证研究都显示,社会网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提供社会资源、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不但有助于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保持个体的身心健康,还能在求职、就业、职业升迁以及个人成就等方面提供指导与支持。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将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主体对其社会网络的整体构成,以及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如今随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个人成就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会网络做一个整体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获得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
本文借鉴国内外社会网络研究中的相关理论、方法,结合大学生个人特征及实际情况,以重庆市四所大学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抽取400名大学生样本进行了相关调查。从社会网络的构成现状入手,分别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关系构成、规模、密度以及组合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网络规模大都保持在30—50人左右,处于中等水平。在网络密度方面,本文从情感密度维度对网络密度进行概括,发现父母、同专业同学、舍友、以前的好友以及恋人等关系类型是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强关系成员,其互动频率、熟识程度、互惠程度都处于较高水平。而以往研究中认为是强关系的亲戚关系在大学生网络中,其互动频率、亲密程度、互惠程度等都仅处于中等程度。在网络组合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跟性别、年龄以及学历背景相同的人交往,其网络的同质性较强。
社会网络是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冈此,本文在结合韦伯关于价值合理性与目标合理性观点的基础上,从网络功能的角度将社会网络分为:情感型、工具型以及混合型网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成员间的关系密度对人学生社会网络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获取社会支持的时候,舍友和同专业同学等强关系混合型网络成员和以前好友这类强关系情感型网络成员起的作用最大,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类型包括情感、物质、信息和社交陪伴四种:父母作为大学生网络中的强关系混合型网络成员,主要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恋人这种关系较为特殊的强关系情感型网络成员更多的为人学生提供情感和社交支持;老师作为中关系工具性网络成员是大学生信息支持的来源之一;而其他朋友、同校其他专业同学等中关系混合型网络成员也能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和社交支持。总的来说,大学生在获取社会支持的时候更倾向于强关系混合型和情感型网络成员,而较少通过理论上认为更能提供有效物质和信息支持的中关系、弱关系混合型网络成员和工具型网络成员获取社会支持。同时,由于网络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有的强关系网络如果不进行适时的交流与互动,其关系强度就会逐渐减弱,而弱关系若不进行适当的交流维护,其关系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此,我们必须对自身社会网络进行适当的维护,以保持关系的延续。人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维护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对网络的维护上主要采用的是情感支持维护和社交陪伴支持维护,占调查人数的40.2%和31.4%,其次是信息支持维护占总人数的25.9%,儿乎没有采用物质支持的维护方式,其维护对象主要集中在强关系和中关系网络成员,而对r弱关系人部分学生都没有对其进行维护。特别是对于新结识弱关系的维持,仅有8.9%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跟其进行联络。除了对现有网络进行维护以外,我们也应该注重对新的网络关系的拓展,扩大个人社会网络规模,以便获得更多、更好的社会支持。调查显示,在网络拓展上,大学生主要采用了媒介拓展与强关系拓展的方式,且在调查大学生近三个月结识的人上,大部分集中在1-5个区间内,处于较低水平。
最后,本文在综合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大学生社会网络的构成与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些参考,使其能适当的调整个人社会网络构成,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