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伴随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成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新专业。到目前为止,其在数量上发展迅速,专业布点已基本遍布全国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从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目的在于发现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明确培养目标,为我国体育院校(系)的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深化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了我国部分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对现行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基本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规定,可以增加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及实践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2)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不同于其他体育专业的鲜明特点,即突出了“社会性”和“管理性”,并围绕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指导、组织与管理以及养生为主要教学内容。(3)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可分为五大类: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素质和能力、动态性职业素质和能力、职业相关鉴定资格、其他;在所有培养规格中,对“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较低。(4)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上,师范类高校的要求标准最高;在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比较均衡、相差不大;在对动态性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上,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专业体育院校对“关注及了解国内外社会体育的学术发展动态和趋势”以及拥有“终身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及能力”不够重视;在对职业相关鉴定资格的要求上,师范类高校要求不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不够,应加强重视。(5)一半以上的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采用了弹性学分制,此种学分制的设置比较合理,在修业时间上体现人性化,保证学生学业的完成。但通过专家走访中得出,目前鲜有学生提前毕业的情况。(6)课程设置情况缺乏统一性,一些概念出现混淆,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差别很大。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不甚合理;任意选修课选择范围偏窄;学时/学分比例不协调;课程设置的区分度相较体育教育专业区分度不明显。(7)本文研究选取的18所社会体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的制定能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师资力量基本能满足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需求,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及类型偏少,不能满足毕业生教育实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