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跨声速风洞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taco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米暂冲式跨声速风洞是我国目前唯一可以测试大型飞行器模型跨声速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地面模拟平台。它在我国新型飞行器(如C919、运20等)的研制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4米风洞使用稳定的高速流场模拟飞行环境,其流场精度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研制水平和技术性能。风洞系统结构十分复杂,涉及到气体的三维流动,具有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等特点,使得建立准确的风洞模型较为困难。受到理论方法、实验条件等限制,已有的风洞控制系统一直使用以无模型PID为主的控制策略。这使得试验段流场的控制精度较低、调节时间较长,无法满足新型飞行器研制的试验要求。从实际需求出发,有必要开展符合跨声速风洞系统特点的建模与先进控制方法研究,进而实现风洞流场的高精度、快速调节。这对于提升我国大型跨声速风洞的试验能力及减少风洞试验的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现跨声速风洞流场高精度建模及控制为目标,首先详细分析了跨声速风洞运行机理和试验特点,然后在兼顾控制系统调试成本和风洞设备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开展了风洞系统建模、仿真与先进控制策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构建新的风洞流场控制结构。新的控制结构以主排气阀和栅指作为控制量、以总压和静压作为被控量,马赫数通过总压和静压被间接控制。这种控制结构避免了马赫数与总压和静压之间的非线性影响,有利于实现试验段流场的精确控制。(2)研究先进的风洞系统建模与辨识方法,搭建了用于先进控制策略研究的仿真试验平台。1)针对没有运行数据的新风洞试验工况,提出基于多变量阶跃响应风洞系统建模方法,采用面积法辨识各通道模型参数,并基于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准则实现各个通道传递函数模型最佳阶次的确定。得到的模型可用于模拟新的风洞试验工况的流场特性,所建立的模型可有效降低新工况的调试成本;2)针对已有大量历史数据的风洞试验的典型工况,提出考虑执行机构非线性特性的风洞系统块状结构模型。将主排气阀和栅指机构作为独立的块状结构,分别采用带有死区输入的Hammerstein模型(H模型)描述其动态特性。再对风洞流场建立两输入两输出(TITO)耦合动态线性模型。最终,将风洞系统表示为由两个H子模型与动态线性模型串联组成的非线性多变量模型。采用ARLS法辨识非线性块的模型参数,采用FFRLS法辨识线性风洞流场模型参数。风洞试验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实时性,能真实地反映风洞系统的动态特性,该模型可高精度地模拟典型工况下的风洞;3)搭建风洞系统仿真试验平台。仿真平台的高精度模拟风洞系统由所建的各个工况下的风洞流场模型构成。先基于平台以模拟风洞为被控对象开展先进控制策略研究,再对控制器进行实际风洞的调试和优化,降低了控制器的调试成本,保障了风洞设备的安全。(3)针对不同的风洞试验工况,提出基于非最小状态空间(NMSS)模型的预见控制及多模型预见控制策略。1)针对基于非线性块状模型的控制器在线计算困难的问题,提出面向控制的稳定流场NMSS模型。采用稳定的加权递推最小二乘法(StableWRLS)算法辨识模型参数,保证了模型的稳定性。NMSS模型中所有的状态变量均为风洞运行数据,避免了复杂的状态观测器的设计,便于最优控制等先进控制算法在风洞系统的工程化应用。2)针对变攻角试验工况,设计了面向飞行器姿态变化的风洞流场预见控制器,可有效抑制攻角变化对流场的扰动,实现流场的高精度、快速调节;3)针对变马赫数试验的流场变化剧烈特点,设计了面向多工况的多模型预见控制器,可有效抑制试验过程中系统参数跳变和设定值变化对流场的影响,实现风洞流场的高精度控制和无扰切换。(4)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风洞流场实时最优预见控制系统。在原有风洞控制系统基础上,将PXIe-8135作为流场控制器的硬件平台与NI LabVIEW软件结合,通过LabVIEW软件编程实现最优预见控制算法及多模型最优预见控制算法在实际风洞流场控制中的工程化应用。实际风洞试验验证了风洞流场实时最优预见控制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脱氮效率低、功能菌群的结构分布、耦合机制及相互作用关系不明晰、缺乏稳定运行参数等问题,研究了溶解氧(DO)浓度为2 mg/L的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能及脱氮途径,明晰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O浓度为0.2~0.3 mg/L的低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能及脱氮途径,探索了低氧条件下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可行性,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
2205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DSS)显微组织由体积比接近1:1的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组成,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在船舶、化学品运输以及石油管道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2205 DSS的焊接过程中,由于存在奥氏体组织溶解、铁素体晶粒粗化以及奥氏体在铁素体基体中重新生成(奥氏体再生)等行为,焊接热影响区中铁素体与奥氏体的两相比例以及奥氏
微流控芯片可以在平方厘米级别的区域内实现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化反应、分离和检测等操作,具有体积小、造价低、样品消耗少、检测快速、检测分辨率高和灵敏度高等优势,这使其在生化分析、卫生检疫、药物合成筛选、环境检测与保护、司法鉴定等众多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许多的技术手段被综合用于微流控平台的设计,其中微电极技术以响应时间短、安装方便、易集成和兼容性好等优势成为了微流控领域
中国海相第四系主要沉积类型为碎屑沉积和生物礁沉积,陆相第四系岩性多变,相比已建立起高精度气候地层年代学标尺的海相地层来说,中国陆相第四纪地层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年代地层系统,这为地层的跨区域识别和对比带来了困难。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的思路之一是针对陆相地层的岩性分布特征,分区域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总结和推广。中国陆相更新统自下而上包括下更新统泥河湾阶、中更新统周口店阶和上更新统萨拉乌苏阶,全新统待建阶。本
由于网络化控制系统具有安装和维护成本较低以及信息资源可以共享等优点,网络化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远程医疗领域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然而,由于受到信号传递速率和网络带宽受限等因素的影响,物理系统的采样数据在通讯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网络传输时滞和数据包丢失等网络通信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事件触发传输方法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它可以用来有效地减少数据传输的频率。尽管目前
支架植入作为狭窄性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支架植入后的新生内膜形成对术后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临床上针对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主要采用的是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治疗,在抑制增殖的同时会伴随着新生内膜修复延迟。支架植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新生内膜中参与损伤修复的主要细胞,因此阐明VSMCs在损伤修复中的细胞分子机制可能有助于指导支架植入后的术后治疗。目前已知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是血管损伤修复中被
白垩纪是显生宙最长的一个断代,持续时间超过7700万年。中国白垩系分布广泛,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征,海相和海陆交互相地层的分布相对局限。历经百年,中国白垩纪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然而,中国白垩系在不同地块和盆地间岩性存在较大差异,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中国白垩纪岩石地层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梳理,提出中国白垩系不同大区、不同盆地之间岩石地层的最新划分和对比
超声空化是功率超声在液体中的一种独特现象,液体中的超声应用几乎都和超声空化现象有关。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会在液体中形成正负压相交替出现的声场。当超声的振幅较大时,液体内部原有的空腔会超声波的负压项生长,在正压项压缩、溃灭并可能出现回弹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超声空化,液体中的空腔称为空化气泡。超声空化气泡在超声的负压项膨胀,吸收并储存能量;在超声的正压项被压缩及溃灭,由于空化气泡的溃灭阶段通常在纳秒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严峻的能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化学工业分离过程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大量能量消耗造成的环境及全球变暖等问题。其中,萃取精馏是伴随能量高消耗及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萃取剂的典型过程。因此,找到更合适的萃取剂替代目前常规有机溶剂至关重要。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逐渐增高,采用合适的方法将CO2转化为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也是全球关注的问题。离子液体具有可忽
研究背景正畸治疗通过错畸形的矫治使牙颌颅面形态取得新的平衡和协调关系,而高效的正畸治疗需要对正畸牙齿移动精准的控制。正畸牙齿移动的实现依赖于外部机械力刺激下的牙槽骨骨改建。牙槽骨改建是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正畸力下,破骨前体细胞于牙周膜局部募集并破骨向分化,形成骨吸收陷窝,继而牙槽骨受压侧骨吸收,受牵拉侧骨形成,牙齿开始移动。骨改建过程受到局部微环境的精密调控。其中局部血管形成对成骨与破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