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后期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全球时代的到来,兴起于西方的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开始风靡世界,民族主义的呐喊与躁动再度高涨。在地方族裔民族主义的催生与动员下,多民族(或多族群)国家内的少数民族(或族群)的民族(或族群)认同得以强化,相应地可能弱化国家认同,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受到严重威胁。于是,“民族认同”问题不仅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十分敏感的话题,也是学术界与理论界倍加关注的主题。但是,纵观当今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考察却十分罕见,或者仅仅是散见于与西方民族理论的比较视野中的一般论述,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分析并得出富有洞见的观点的著述更是凤毛麟角。为此,本论文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视野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这一题域,尝试着梳理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研究中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应用到对于中国的“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中,总结得出关于加强“中华民族认同”的若干思考,供理论界与学术界参考。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的演进历程,从民族概念的提出到定义再到争论,既概要分析了民族概念界定的困境的主客观因素,又对民族概念的深化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从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概念与定义,到民族问题的根源与实质,再到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回顾与精细梳理。然后,对近30年来关于“民族”与“民族认同”研究的有关概念、英译、概念间的关系、基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后,提出今后研究的新思考。又通过“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考察,回顾了“中华民族认同”观念形成的外因(压力)与内因(动力)后,指出:历史上中国各民族都认同中华文化!中国各民族都认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结论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但不可否认,在“中华民族认同”上的一些或显或隐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并基于全球化的宏大视野,探讨了民族国家的命运,考察了“民族认同”发展的四种趋势;同时,分析了“中华民族认同”发展本应具有的一些有利因素。显然,当代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问题(或“国家认同”危机)的症候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关系。何以消解这一紧张关系?为此,本文尝试着基于对民族国家实质的分析,结合考察已有的理论范式的不足,并探究“一体化”的路径,即通过构建“国家民族”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的和谐。为了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一般的路径是,(1)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与(2)“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一体化,等途径来达成。
其他文献
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深入思考认识上的几个问题,进而提出以下思考:一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是解放思想关键在领导;三是解放思想的
詹天佑,中国铁路的开创者,一个彪炳中国铁路史的重量级人物.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筑铁路京张铁路通车.清政府邮传部尚书徐世昌讲:"此路一成,非徒增长吾华工程师莫大之名誉,而
<正> 日本北新干线高速铁路盛冈—八户段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该线路全长96.6公里,是全长180公里的北新干线(盛冈至青森)的一期工程。该线路上有目前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
实现世界和平,是人类千百年来亘古不熄的共同夙愿,也是马克思一贯坚持和不懈追求的理想。展开跌宕起伏的人类历史发展画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进入阶
新闻摄影是摄影的一个分支,是以摄影图片及简要文字说明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是使用相机对新闻事实作现场纪录的新闻报道形式。摄影作品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和真实地表
中国,自从有了铁路,也就有了车站.从一定程度上说,铁路的历史,就是浓缩的中国近代史;车站的历史,就是中国铁路的发展史.百年老站像一位守望者,在风云变幻中阅尽历史沧桑.
2020年6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末:2325个县(市、区)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494,74
周游世界是很多人的夙愿,但本人“胸无大志”,只想在有生之年走遍全国。有人说,走遍世界我相信,走遍全国是做梦。此话怎讲?台湾啊,台湾你去得了?细想不由黯然:从小就知道台湾是中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