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邕、蔡文姬是东汉时期重要的作家,蔡邕更是被推崇为东汉文坛领袖,可见时人对他的赏识。同时蔡邕在文学上所涉猎的题材之广之多,可以说在东汉是比较少见的。蔡文姬的《悲愤诗》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而且骚体《悲愤诗》更是将其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蔡氏父女二人的文学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他们却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他们二人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本文即是致力于蔡邕、蔡文姬父女的文学研究。本文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对蔡氏父女身处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及家学渊源进行梳理。对作家的研究离不开其身处的环境,特别是像蔡氏父女这样生逢乱世又深受其害的人。少帝即位,宦官专权,外戚摄政夷族入侵似乎是东汉王朝最明显的标识符。蔡邕、蔡文姬生在陈留、长在陈留,对陈留一地的文化进行多方面研究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蔡氏父女。地域文化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政治环境,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的,只有深处其中,潜移默化,才能感受其风其俗。蔡氏在汉代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名门望族,六世祖蔡勋坚强果敢而又不同流俗的个性对后世子孙影响甚大,尤其是蔡邕。蔡邕之父蔡棱清高孤傲的性格同样影响到了蔡邕。叔父蔡质对蔡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政治,一为史学。同时蔡邕也吸取了舅父袁滂在做人方面的经验,同时,又把它传递给了女儿蔡琰,培养出一个在音乐、书法及文学诸方面皆通的女儿,父女俩一起在文学、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第二章论述蔡氏父女的悲剧人生。蔡邕在现实中遭遇坎坷,他出身官宦之家,却惨逢乱世;指斥时弊,反被陷害;政治动乱,独女被掳;闻董卓被诛,一声叹息,身死狱中。蔡邕思想儒道兼有。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二进仕途,忠孝思想及拥护正名。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对隐逸思想的追求及对世俗情感的大胆追求,可以说,蔡邕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以道家思想为辅助。蔡文姬的一生是一曲沉痛的生命悲歌。她一生坎坷,孤苦伶仃,《胡笳十八拍》表现了她对天地、命运的强烈不满与怨恨,对家乡的强烈思念以及别子、思子之情,文中字字是血、句句是泪。她与刘细君境遇相似,她们都是流落在异乡而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旷世女子,然而蔡文姬的命运却更加凄惨,她是一世伶仃的苦命之人。同时蔡邕、蔡琰父女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样身世悲凄,作品多有散佚,并且饱受后人非议。第三章重点论述蔡氏父女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影响。蔡邕的碑文在内容上以赞颂为主,教化为辅。在艺术上开一代风气,成为后世碑文创作之典范,其赋题材广阔,描写细腻与大胆,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蔡邕之抒情小赋主要是他关心时政,而且也是他至情至性的表现。其艺术上主要表现为引用经典,辞采华丽,精巧细致,同时多用叠音词与双声叠韵词。他的政论文在内容上主要是忧国忧民,同时也是为己陈词,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敏感和关心;在艺术上,表现为逻辑严密,条分缕析,而且引经据典。蔡文姬的《悲愤诗》成为后人创作争相仿效的对象,她扩大了女性文学的题材,同时表现的是真实的历史,因此有“证史”的作用,而且,还女性主体精神的张扬。更重要的是,蔡琰对杜甫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对杜甫的影响在《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