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回流冷凝法合成了两大系列14种新型稀土(铜)配合物。第一系列为稀土(铜)2-氨基噻唑缩水杨醛席夫碱8-羟基喹啉二元、三元配合物系列,镧(铜)2-氨基噻唑缩水杨醛席夫碱二元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La(Assb)3.3H2O和Cu(Assb)2.2H2O,稀土(铜)2-氨基噻唑缩水杨醛席夫碱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Assb)(Hq)2.5H2O和Cu(Assb)(Hq).4H2O(RE=La3+,Pr3+,Sm3+,Y3+;Assb=2-氨基噻唑缩水杨醛席夫碱;Hq=8-羟基喹啉);第二系列为稀土(铜)喹啉-2-甲酸1,10-菲啰啉二元、三元配合物系列,镧喹啉-2-甲酸二元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La(HqnH)3(NO3)3(H2O).2H2O,稀土(铜)喹啉-2-甲酸1,10-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HqnH)(PhenNO3)3(H2O).nH2O和Cu(HqnH)(Phen)Cl2(H2O).2H2O(RE=La3+,Ce3+,Nd3+,Sm3+,Y3+;HqnH=喹啉-2-甲酸;Phen=1,10-菲啰啉;n=2或3)。采用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氢谱、质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上述两大系列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大系列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稀土喹啉-2-甲酸1,10-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粒径在50-200nm之间,属于纳米级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通过抑菌圈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了上述两大系列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大系列稀土(铜)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菌谱广,可应用于抗菌医药领域和抗菌材料领域。采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稀土(铜)喹啉-2-甲酸1,10-菲啰啉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光性能。荧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稀土(铜)喹啉-2-甲酸1,10-菲啰啉三元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光性能,近紫外激发,可利用其自身具有的荧光标记识别性能研究该类抗菌药物与细菌DNA作用机理以及观察其在体内的分布并追踪其摄入、排出的动力学过程。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法、凝胶电泳法研究了上述两大系列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铜)配合物与细菌DNA相互作用方式可能以插入结合为主,静电结合或沟面结合为辅。初步探究了上述两大系列配合物的抗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