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岸海域地区是陆地、海洋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沿海100km以内区域居住着大约60%的人口,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将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天津作为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出海口,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对天津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演变趋势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天津地区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开展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内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用相对成熟的PSR模型开展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首先,筛选评价指标,以期能客观真实反映目前天津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其次,以PSR模型为基础构建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运用单因子指数结合达标率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分别分析目前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对近些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今后开展天津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论文评价结果显示,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最终得分为0.6337,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良好,距离达到优秀标准还有0.1663的提升空间。然而距离一般水平也只有0.0337的差距,如果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加剧,污染管控不严格,很有可能会使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到一般水平,需要我们谨慎对待。其中压力指标最终得分为0.2591,说明天津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天津近岸海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给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带来了较严重压力;状态指标最终得分为0.7947,表明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但其中生物评价综合得分较低,仅为0.7000,提醒我们在接下来的生产生活中应更加注重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严格监管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放,禁止围填海活动;响应指标最终得分0.3884,表明天津政府仍需加大对天津近岸海域的投资和保护力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通过对近五年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海水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无机氮,但影响程度有所减轻。各项海水环境监测指标中,表层活性磷酸盐和底层溶解氧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表层盐度、底层活性磷酸盐、底层化学需氧量和底层无机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H、表层溶解氧、表层化学需氧量、表层无机氮、石油类以及底层盐度含量均呈稳定趋势;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但硫化物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需要加以关注,以防止其对沉积物环境产生危害;目前发现石油类和硫化物含量已有少数站位超过相应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物状况整体表现稳定趋势,但由于2016、2017年爆发赤潮灾害,导致各项海洋生物指标出现较大波动,赤潮灾害是影响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物状况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