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主要病原之一,掌握作物寄生线虫的种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摸清广西玉米和甘蔗寄生线虫的种类,本研究在广西14个市的68个县/地级市玉米和甘蔗田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玉米根围土样139个,甘蔗根围土样71个,利用淘洗过筛法分离、依据线虫形态学进行分类。其中,来自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玉米田的线虫为玉米上一种新的病害,结合孢囊阴门锥形态特征、二龄幼虫形态测量值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的鉴定;利用室内病土培养繁殖、回接验证和酸性品红染色法,对其致病性、侵染规律和孵化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鉴定出玉米和甘蔗根围寄生线虫分别隶属于32和24科属,短体属Pratylenchus和矛线目Dorylaimida为玉米寄生线虫优势种群;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和矛线目Dorylaimida为甘蔗寄生线虫优势种群。(2)寄生玉米的孢囊线虫的孢囊呈柠檬形,有突出的阴门锥,孢囊皮上有Z字形纹路,阴门锥具双半膜孔,有狭长的阴门下桥和明显的阴门裂,从膜孔的正上面观,具明显的四个突出的指状泡囊,指状泡囊下方有许多随机分布的泡囊群;二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包括虫体蠕形,口针强大,口针基部球明显,尾部透明区占了尾长的大部分,尾部尖且短;且形态特征测量值在已鉴定的Heterodera zeae范围内;单个孢囊线虫的rDNA-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PCR产物序列同源比对结果,与希腊和美国的玉米孢囊线虫群体相似性均达到99%;致病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线虫群体可以寄生在玉米根系,并大量繁殖,形成新孢囊;确定该寄生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为玉米孢囊线虫Heteroderazeae。(3)在病土中播种玉米,12h/12h光暗周期,30℃条件培养下,播种后第6天检测到玉米根内有二龄幼虫,播种后第24天出现白色雌虫;同时发现有短体线虫同时侵染玉米,且在播种后第24天出现高峰,数量高达每株450条,具体为哪类短体线虫有待进一步确定;(4)孵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孢囊线虫成熟白色雌虫内卵的孵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33℃下孵化率最高,在第6天累积孵化率达到21%,第9天累积孵化率为51%,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累积孵化率(p<0.05),第6-9天,平均每天10个孢囊的总孵化量达到71条J2;15℃,20℃,35℃和40℃条件均不利于卵的孵化,其中15℃和40℃条件下线虫卵不孵化,20℃和35℃累积孵化率很低,最高仅为2%,该线虫适宜孵化温度为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