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资源在各部门的分配往往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各部门间不断选择和决策的资源匹配过程,资源的流转次数和速率是经济效率高低的体现,研究同一集合的参与人内部或不同集合参与人之间的匹配机制的理论正是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匹配理论。匹配理论的研究始于Gale和Shapley,主要以稳定匹配的存在性、稳定匹配集的结构、行为策略、匹配算法等为研究内容,匹配理论在公共资源的分配(如招生问题)、市场设计等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理论方面,双边一对一和多对一匹配理论已形成统一而规范的的理论体系,但多对多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领域的研究远未成熟。国内关于双边匹配理论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人员和文献都比较缺乏,因而引入双边匹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考对我国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它是国家选拔人才,个人塑造人生的重要过程。我国高考录取机制运行了几十年,随着考生人数和录取学校的逐年增加,高考录取问题也变得愈加复杂,因而对高考录取问题的准确描述,对高考录取机制的客观评价及对其效率和公平性等特征的分析与机制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招生机制可以看做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匹配方式,它等价于不考虑学校一方福利情形下的匹配问题,基于这种思路,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对我国高考录取机制下的信息环境、竞争性以及考生的决策过程进行描述,揭示了我国高考录取环境中近似一致性的偏好和优先权特征,并从完全信息条件和不非完全信息条件两种信息环境出发,分析了在不同的信息环境下考生的偏好揭示博弈行为,表明信息环境对高考录取机制配置效率的影响和高考录取机制对信息环境的依赖性,最后,在关于高考录取机制及其性质的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平行志愿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在非完全的信息环条件下,平行志愿录取机制的一个改进思路,并证明了改进的录取机制具有避免高分低录、录取结果满足公平性、无浪费、抗策略性和帕累托有效性等优良性质。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关于高考信息环境、高考录取机制和机制改进的如下结论:一是高考录取机制具有近似一致的偏好和优先权结构;二是高考录取机制在双一致条件下具有优良的性质,而在非完全信息条件下极具策略性;三是改进的机制在非完全信息条件下仍具有优良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