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寿命预测与疲劳性能衰减研究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xuthu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材料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为提高飞机性能,降低使用成本,一个必然途径是提高复合材料的设计许用应变/强度,如此,则材料原先被静强度所覆盖的疲劳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复合材料的抗疲劳设计将成为飞机结构设计的重要关注点。而现阶段有关复合材料疲劳行为研究的理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对复合材料疲劳行为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鉴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复合材料疲劳行为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并通过可检测的材料剩余刚度定义一个反映损伤大小的参量,由此构建了含两未知参数的宏观唯象损伤模型。再依据复合材料刚度衰减速率在寿命全区域内呈“快→缓→快”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损伤模型的函数特征,推导出两模型参数成线性关系,以及参数与外加载荷水平成反比,与材料静强度、疲劳寿命成正比。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对变幅载荷下复合材料的剩余寿命给出较好预测结果,与试验值的误差基本限于3倍范围内;其次研究了给定疲劳寿命下层合板疲劳强度间的相互联系。采用疲劳强度比描述任意铺角单向板与纵、横向板间疲劳强度的联系,并分析知疲劳强度比随材料疲劳寿命增加而递减、随铺设角度增加而先递减后递增;通过分析刚度退化规律来反映层合板与纵、横向板间疲劳强度的联系,并详细分析了以纤维影响为主和以基体影响为主的层合板的刚度退化的不同模式。再结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曲线方程后,构建一套利用纵、横向板疲劳寿命预测任意铺设单向板、层合板疲劳寿命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疲劳寿命值与试验值相吻合;再次研究了复合材料静强度和其疲劳寿命分散性来源的特征,二者的共性是均受材料内部的初始缺陷影响,不同点是不同的加载方式引起不同特征的损伤。结合一个材料疲劳寿命曲线方程,且依据材料在等置信度等存活疲劳寿命曲线中任一点处的疲劳强度与疲劳寿命的失效概率相等的统计规律,构建了一个基于复合材料静强度概率分布描述任意载荷下其疲劳寿命概率分布的模型。5组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接着研究了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的衰减规律,即随加载次数增加,其衰减速率先较大,再变慢,后再次增大至材料断裂,由此提出一个两参数宏观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在进一步分析剩余强度衰减特点后得两参数与层合板的铺设角度、加载水平等成正比,而与层合板疲劳寿命成反比。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推导了复合材料静强度分散性与剩余强度分散性间的联系。10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描述了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的衰减规律。最后研究了复合材料缺口件剩余强度的演化规律,即随加载次数增加,其剩余强度先单调递增,达到最大值后,剩余强度再单调递减,降至最大外加载荷时材料断裂,则寿命前期内材料剩余强度大于其静强度,分析原因是不同加载方式造成缺口根部应力集中的变化规律不同,本文构建一个宏观模型对其进行描述,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对复合材料缺口件剩余强度演化规律合理描述。
其他文献
在影响翻译主体性的各因素中,性别同文化修养、个人信仰、审美意识一样对翻译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文化转向”前,性别因素被忽略。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使西方女性主义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
污水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富含病原体、微生物等,环境危害性大,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目前我国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集中在填埋、土地利用
目前,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明显有所下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一些炎性生物标志物(如NLR,PNI,LMR等)可以用于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纤维蛋白原与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包括非小
目的:通过收集抑郁症患者常见中医证型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型与HAMD的相关性,以期将HAMD的四因素引入抑郁症的辨证之中,为抑郁症中医辨证标准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财经类著名刊物—《哈佛商业评论》中所选的文章进行分析,主要从介入系统的角度探讨商业评论语篇中作者-读者之间的人际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对航天器需求的日益激增,我国航天产业正从研制应用型向服务装备型转变,与此相适应,航天器研制生产管理模式也正从以型号牵引的单件研制生
近年来,我国铁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与之相对的,我国在铁路公共安全领域所作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铁路部门对突发公共安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栓塞率的影响因素,初步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3~2010.3三年内在就诊期间进行血管内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