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定量IVIM-DWI和DCE-MRI在食管癌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在我国,临床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治疗方法。由于它的早期病变隐匿、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等特点,多数病人就诊时已经到了癌症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肿块的病变大小,浸润食管壁的深度,是否发生转移,对治疗有指导性意义。微小病变的发现可以提高临床对食管癌的治愈率。目前,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检查仅从形态学分析食管病变,不容易观察到早期的微小病变。如何及早准确的诊断病变,为临床较早的提供病变信息,是影像学检查所面临的一项挑战。本研究利用磁共振功能定量成像技术,从分子水平定量研究早期食管癌影像特点,探讨定量功能磁共振IVIM-DWI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和DCE-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能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目的探讨双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和动态增强(DCE-MRI)定量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放疗科30例2013年一2014年的食管癌患者,经病理已经证实为食管癌早期。均行MRI平扫、IVIM-DWI及DCE-MRI扫描,测量正常食管组织、肿瘤病灶的SlowADC值、FastADC值、f值及Ktrans、Kep、Ve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食管肿瘤与正常食管组织的差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找出最佳预测参数和诊断阈值。结果食管癌组织的F值、Ktrans值、Kep值分别为: (0.48±0.19)、(0.45±0.19)/min和(1.14±0.42)/min;正常食管组织的平均f值、Ktrans直、Kep值分别为: (0.64±0.08)、(0.14±0.04)/min和(0.56±0.25)/min。食管癌的F值减小、Ktrans直增加、Kep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的SlowADC值、FastADC值、Ve值较正常食管组织没有差异(P>0.05)。f值、Ktrans值和Kep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8和0.92,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IVIM-DWI和DCE-MRI可以为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定量信息。定量磁共振参数F、Ktrans、Kep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中,可以反映细胞外水分子灌注的差异和血管生成的差异,具有良恶性食管早期鉴别的可行性。第二部分定量DCE-MRI在食管癌放疗早期的疗效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背景肿瘤新生血管的数量和血管壁的通透性直接反映肿瘤组织的活性,放疗可以有效遏制肿瘤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再生。DCE-MRI技术利用动态增强和药代动力学理论,通过测量感兴趣区的Ktrans值、Kep值、Ve值监测血浆内对比剂透过血管壁的情况以及对比剂在血管外细胞外间隙(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EES)的分布。本研究运用MR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两室模型技术对照分析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前及放疗3周后定量参数值的变化,以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对食管癌放化疗近期疗效预测的价值。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定量分析在食管癌放疗早期疗效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Ⅱ-Ⅲ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3周后分别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值测量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4-6周放疗疗程结束后1月按实体肿瘤RECIST1.1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放疗前有效组(CR+PR)与无效组(SD+PD)之间各参数值的变化,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有效组放疗前和放疗3周后以及无效组放疗前和放疗3周后各参数值的变化,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比较3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3周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有效组30例,无效组9例。放疗前,有效组Ktrans直大于无效组,Kep值和Ve值两组差别不大。放疗3周后,有效组Ktrans值、Kep值减小,而无效组变化不明显。放疗前和放疗3周后肿瘤体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放疗前食管Ktrans值在(0.37-0.71)/min预示治疗疗效好,Ktrans值在(0.16-0.44)/min预示疗效差;2、放疗3周后的Ktrans值、Kep值均降低,两者能预测最终疗效;3、放疗3周后肿瘤最大层面面积变化不能反映放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