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 中文摘要:子宫内膜癌中E-cadherin表达与ER及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关系研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多见于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严重威胁老年妇女的健康,与子宫颈癌、卵巢癌并称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肥胖人群增多,以及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的应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美国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多为腺癌,多项研究表明其发生是一个多阶段演变过程,形态学上与子宫内膜增生,特别是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无定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证实时间、剂量依赖的内、外源性雌激素(Estrogen,E)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为主要危险因素。雌激素的生物学功能依赖靶细胞上高亲和力的受体,即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ER有转录因子样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激活靶细胞内调节基因的表达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子宫内膜癌又是一种基因病,涉及多种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最终导致组织细胞无限增殖、侵袭、转移。E-cadherin是钙依赖上皮细胞粘附分子,以同种亲和的方式与邻近上皮细胞相互作用,主持细胞间连接,保持成熟组织结构完整、调节细胞识别聚集和极向,由此参与细胞分化、游走、归位、形态发生、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多种肿瘤中均发现E-cadherin的表达丧失与上皮源性肿瘤细胞恶变、侵袭和转移增高有关,因此被称为侵袭抑制基因。近年来,其表基因失活机制,如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成为研究热点。那么E-cadherin是否参与子宫内膜癌变过程,其失活机制是什么,是否与ER及CpG岛甲基化有关?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届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一cadherin、E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状况,并结合组织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等指标,分析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二者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中E一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旨在探讨癌组织分子变化特征及失活机制,有助于加深对子宫内膜癌变分子学机制的了解,为临床肿瘤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手段。1.1材料与方法12例正常子宫内膜、2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来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有病历均未行放疗、化疗及性激素类药物治疗。所有组织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NA提取、修饰、PCR扩增。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P)法和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中E一eadherin、ER蛋白表达及E一cadherin启动子epo岛甲基化状况。采用sPss 12,o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行才检验,Fishe:精确概率检验,线性趋势检验,KaPPa检验,检验标准取a二0.05。1.1.2结果Ll.2.1免疫组化研究从正常子宫内膜一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一子宫内膜癌,随着病程进展,E一eadherin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0%,95.7%,42.9%,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子宫内膜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 .05);从I一11一m级子宫内膜癌,随组织学分级升高,E一cadherin阳性表达率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为65.2%,20%,0/4,11、m级与I级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各肌层浸润组之间E一cadherin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从正常子宫内膜一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一子宫内膜癌,随着病病程进展,ER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0%,69.6%,57.1%。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一学意义(P<0 .05,P<0.05);从I一11一全文摘要Hl级子宫内膜癌,随组织学分级升高,ER阳性表达率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为78.3%,33.3%,l/4,11、111级与I级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各肌层浸润组之间E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子宫内膜癌中,ER阳性组中E一cadherin阳性率为62.5%,高于阴性组中的16.7%,二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2.2甲基化研究子宫内膜癌中甲基化率为35.7%,对照组未发生甲基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I~H一111级子宫内膜癌,随组织学分级升高,E一cadherin甲基化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7.4%,53.3%,3/4,后二者与前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肌层浸润组之间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子宫内膜癌中,E一cadherin蛋白表达从阳性一异质性一阴性,甲基化率分别为H.1%, 45%,4/4,后二者与前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蛋白表达的异常,甲基化率逐渐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随着病程进展,E一cadherin和ER阳性表达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且二者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提示:E一cadherin与ER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变过程,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二者间可能存在调控机制。联合检测E一cadherin和ER,对于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子宫内膜癌中,E一cadherin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与蛋白表达异常有关。提示:E一cadherin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参与子宫内膜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