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训练起源于康复领域,在它的有效性得到了多方面的证实后逐步渗透到了竞技体育领域中,功能性体能训练是建立在系统体能训练体系的基础之上,强调在高质量、正确的动作模式的基础之上,突出训练动作,而非肌肉力量,重视练习动作与动力链的完整性,是涉及多关节、多系统与深层本体感觉相联系的完整的身体练习,它与传统体能训练互为补充。目前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训练理论体系,在竞技体育的实践应用中还较少。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多趋于传统,尤其是在田径项目中的短跑教学和训练,过多的强调了通过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来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水平的提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会使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加大。功能性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是体育教学训练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它不仅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而且也适用于普通高校和中学的体育教学,它的发展必将推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革命性的变革。 本文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研究功能性训练对短跑教学中学生的百米成绩和身体功能性动作筛查动作质量的影响,从而能够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各项运动素质和高质量完成各种动作以及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文的教学实验中,从普通高校随机抽取了参与短跑教学课的42名男学生,随机分成人数相等均为21人的功能性训练组(以下称“实验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以下称“对照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的教学训练实验。实验组着重采用功能性训练器械进行训练为主,徒手训练为辅的功能性训练的训练方法进行12周的实验研究,并对数据进行数理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50米和100米成绩FMS功能性运动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功能性训练对普通高校的学生的身体核心稳定性,肌肉间的力量的传递性和协调性及预防运动损伤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仅使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身体姿态更加协调,身体的起伏和晃动减小,同时运动员在腾空等情况下躯干能够保持平衡从而向四肢更好的传递能量,促使整个机体保持平衡,提高身体在不稳定状态下保持平衡的能力,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实验表明针对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各种不稳定非平衡状态下的功能性训练使得练习者的核心稳定性提高,各种运动链协调配合,各肌群协调发力,是一项科学有效简单富有乐趣的教学训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