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最常发生于早产儿及出生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目前,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不断增加,ROP的发病率显著增长,世界范围内一次新的“大流行”正在形成。ROP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必须建立完备有效的ROP筛查制度,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我国ROP的筛查还处在探索阶段,对ROP的防治研究主要侧重于医疗技术层面的防治措施,对ROP的总体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尚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报道,缺乏完整的、系统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特别是缺乏ROP自然病程演变及干预治疗后转归的观察。同时由于各国ROP防治水平不同,ROP筛查标准和治疗结果只能参考却无法直接借鉴。本课题旨在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957例早产儿和出生低体重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行ROP筛查的结果,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程度ROP的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严重ROP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各期ROP及不同区域ROP自然退行的发生率及影响此转归的相关因素分析,从整体上把握ROP的发生、发展、转归,为下一步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奠定基础。第一章957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眼底筛查结果目的分析957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眼底筛查的结果,评估RetCamⅡ在新生儿眼底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的是2008年5月23日至2011年5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出生胎龄<37周的早产儿或出生体重<2000g的低体重儿共957例1912只眼,其中男666例,女291例,单胎803例,双胎152例,三胎2例。出生胎龄小于28W有14例(1.46%),28W-31+6W之间318例(33.22%),大于等于32W有625例(65.30%)。出生体重小于1000g有5例(0.52%),1000g-1499g之间有27例(2.82%),1500g-1999g之间有524例(54.75%),大于2000g有395例(41.27%)。眼底检查使用小儿广角眼底照相系统(RetCam Ⅱ),必要时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协助诊断,由有足够ROP筛查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执行。根据中华医学会早产儿ROP筛查的相关规定,对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的早产儿行首次眼底筛查。对某些病情不稳定的早产儿,由新生儿科医生决定是否筛查或推迟筛查时间。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再次筛查的间隔时间,一周一次或更频繁直至周边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至矫正胎龄45周。结果本研究共发现86例ROP(8.99%),123例视网膜出血(12.85%),10例新生儿黄疸(1.04%)和3例先天性脉络膜缺损(0.31%)。结论早产儿眼底筛查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定期随访、及时治疗是避免长期视力发育障碍的重要方法;RetCam Ⅱ是新生儿眼底检查的一个重要工具,不仅仅局限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同时适用于眼底其它疾病的筛查。第二章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目的研究不同年份不同程度ROP的发生率、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相关原因;研究严重ROP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对957例早产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行ROP筛查的结果及临床资料。研究对象(86例)的纳入标准是指发生任一阶段ROP病变的早产儿。结果2008-2011年符合筛查标准的957例研究对象中共发现86例ROP(8.99%),均为双眼发病,其中1期38例76眼,2期22例44眼,3期21例42眼,AP-ROP5例10眼,其中2例3眼进展至4a期。86例ROP患儿中,包括60例轻度ROP病变患儿(69.77%),26例严重ROP病变患儿(30.23%)。其中26例严重ROP病变患儿的平均BW、GA分别为1420.40±328.64克,29.88±1.67周,60例轻度ROP的患儿的平均BW、GA分别为1593.28±339.30克,31.78±2.53周,两组相比,平均出生体重及胎龄均有明显差异(P<O.05)。2008-2009年筛查病例数为265例,ROP患儿44例,发生率为16.60%,其中轻度ROP31例(11.70%),重度ROP13例(4.90%),其中AP-ROP1例(0.38%);2009-2010年筛查病例数为328例,ROP患儿18例,发生率为5.49%,其中轻度ROP10例(3.05%),重度ROP8例(2.44%),其中AP-ROP2例(0.6%);2010-2011年筛查病例数为364例,ROP患儿24例,发生率为6.59%,其中轻度ROP19例(6.27%),重度ROP5例(2.72%),其中AP-ROP2例(0.5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GA(P=0.001),BW(P=0.035),1分钟Apgar评分(P=0.001),5分钟Apgar评分(P=0.005),输血次数(Blood transfusion, BT)(P=0.032),呼吸暂停史(P=0.04)和视网膜出血(P=0.000)这7项因素与严重ROP的发生相关。其他因素如性别、分娩方式、胎别、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消炎痛、促红细胞生成素,多巴胺、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PDA、HMD及败血症等均与严重ROP的发生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是严重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严重ROP的发生呈负相关(OR值:0.353,95%CI:0.163-0.763);视网膜出血也是严重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严重ROP的发生呈正相关(OR值:26.133,95%CI:3.042-224.501)。结论2008-2011年期间,我院ROP发病率从16.60%下降至6.59%,总体呈现为下降的趋势,严重ROP的发生率从4.90%到1.37%,呈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出生胎龄28-32周或出生体重1100-1750克的早产儿易罹患严重ROP病变,应对此类患儿进行重点、全面、细致的眼底筛查。出生胎龄,网膜出血出现是预测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第三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转归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各期ROP及不同区域ROP自然退行的发生率;研究经治疗后各期ROP及不同区域ROP的转归情况;分析影响ROP自然消退的相关因素,从整体上把握ROP的发生、发展、转归,为下一步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珠江医院筛查出的具有ROP且资料完全的早产儿56例,根据ROP最终的转归分为自然消退组(39例)和需要治疗组(17例),通过查阅ROP筛查记录本及被筛查患儿病案,分析研究对象住院过程及出院ROP随访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30例1期ROP病变患儿中有26例(86.67%)自然消退,2例进展至2期病变最终自然消退,2例进展至阈值病变行激光治疗;21例2期ROP病变患儿中有12例(54.17%)自然退行,10例进展至3期病变后仅有1例最终自然消退,其余均进行了不同的治疗;17例3期ROP病变患儿中仅有1例(5.89%)病变自然退行,其余16例进展至严重ROP而需要治疗。33例(100%)Ⅲ区ROP病变完全自然消退;13例Ⅱ区ROP病变中6例(46.15%)完全自然消退;Ⅰ区ROP病变未见自然退行性改变(0%),均需要治疗。B组14例患儿28眼接受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停止增殖,嵴消退,网膜平伏,光斑瘢痕反应良好;1例右眼激光治疗后消退,左眼激光治疗后黄斑轻度颞侧移位,颞侧血管弓变直;2例1眼激光治疗后黄斑轻度颞侧移位,颞侧血管弓变直,3眼激光治疗后发生部分视网膜脱离,转外院继续治疗,未随访完全。A组ROP病变平均持续时间为5.65±3.14周,B组ROP病变平均持续时间7.34±4.33周,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201);A组中首次发现ROP病变的PMA为35.91±1.84周,B组中首次发现ROP病变的PMA为35.37±1.79周,两者无显著差异(P=0.311)。A组ROP病变平均消退的时间为PMA41.56±3.08周,B组ROP病变平均消退的时间为PMA42.38±4.65周,两者无显著差异(P=0.528)。A组首次进行ROP筛查的患儿PMA为34.41±2.22周,B组首次进行ROP筛查的患儿PMA为34.30±2.10周,两者无显著差异(P=0.788);A组首次进行ROP筛查的患儿CA为2.94±1.89周,B组首次进行ROP筛查的患儿CA为4.44±2.29周,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ROP自然消退相关的因素为GA(P=0.010),1分钟Apgar评分(P=0.009),5分钟Apgar评分(P=0.038),住院时间(P=0.020),吸氧时间超过10天(P=0.032)和视网膜出血(P=0.002);A组BW平均为1573.08±373.31克,B组BW为1375.88±314.17克,两者无显著差异(P=0.063);出生后6周内体重的增长量A组平均为733.39±237.97克,B组为669.29±223.18克,且两者间未见明显差异(P=0.392)。性别、分娩方式、单胎、双胎或多胎、机械通气的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吲哚美辛、促红细胞生成素、多巴胺的使用与否,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输血的次数和量、PDA、HMD及败血症等均与ROP的自然退行性改变无显著相关(p>0.05)。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视网膜出血与ROP的自然退行性改变直接相关。结论1期或2期的ROP病变多数可以自然消退;3期及以上病变者大部分需要进行治疗,治疗后部分病变亦可以发生退行性改变;Ⅲ区的ROP病变基本可自然消退;Ⅱ区、Ⅰ区病变必须严密观察、及时筛查、治疗;ROP自然退行性改变与出生体重、生后6周内体重的增加量无关,与出生胎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是预测其能否自然退行的独立相关因素;ROP伴随早产儿视网膜出血时不利于ROP的自然退行,两者呈负相关,出血时间越长,ROP自然消退的比例越低,且退行性改变出现的时间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