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糯米汁土体改良特性及在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中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考古学科的发展,大量土体遗址被发掘出来。由于土遗址暴露在自然条件下,极易遭受损毁和破坏,需加以保护。其中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由于受水力作用影响较大而极易发生破坏,因此针对潮湿环境下土遗址改良与修复的材料和方法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许多传统天然材料,在土体性质改良方面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如何将这些传统天然材料,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并应用在土遗址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塑料排水板淋洗修复粉土地基重金属污染的研究”(项目编号:51179168)和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潮湿环境下田螺山遗址土体及木构遗存综合保护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010)资助下,结合我国历史文献与现有科研进展,选取桐油和糯米汁作为土体改良材料,以钱塘江粉土为代表,对改良土外观颜色、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微观机理等方面的改良效果和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并针对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现场开展了土体综合保护方法的初步探索。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直接观察和图像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质量比的桐油和糯米汁改良土进行了外观颜色的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比条件下的改良土样外观颜色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桐油和糯米汁所带来的影响,确定了与未改良土外观颜色最为接近、色彩还原性最佳的桐油、糯米汁与土三者质量比为5:10:85。采用L*a*b*色彩系统及其色差计算公式,对改良土样外观颜色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 ΔE=5.0为肉眼可分辨的土样外观颜色变化色差分界值。(2)对桐油和糯米汁改良钱塘江粉土的渗透、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质量比桐油和糯米汁改良土的渗透性改良效果,得出了改良土渗透性随时间以及干湿循环作用的变化规律,针对土遗址保护特点,提出“渗透保持性”概念对渗透改良效果的衰减进行描述。对不同质量比土样的抗剪强度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最优质量比5:10:85的土样抗剪强度随时间以及干湿循环作用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强度保持性”概念对强度改良效果的衰减进行描述。(3)对桐油和糯米汁改良钱塘江粉土的斥水性、水稳定性等水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滴水穿透时间法(WDPT)和酒精溶液入渗法(MED)对不同质量比改良土样的斥水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桐油和糯米汁对土样斥水性的影响,按照现有分级标准对改良土样进行了斥水性等级划分,确定了适用于土遗址保护的最合适土样质量比5:10:85,此时改良土既保持了亲水土的属性,又最大限度提高了土体斥水性。应用浸水崩解法,对不同质量比改良土样的水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桐油和糯米汁分别在改良土浸水后的最终破坏时间和初始破坏时间方面起到主要作用,两者各取所长,共同提高了改良土的水稳定性。(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良土样100×和2000×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从微观结构方面对桐油和糯米汁在土体改良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土依靠桐油所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包裹作用和糯米汁中淀粉颗粒的填充作用,两者协同工作,实现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改良。同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双尺度渐进展开方法计算土体渗透率的精度影响因素做了进一步分析。利用双尺度渐进展开方法,从渗透系数角度,对桐油和糯米汁改良土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并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了对比印证,获得了一致的结果。(5)对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的综合保护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利用土遗址干湿环境判别标准对田螺山遗址正确归类为潮湿环境土遗址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取土分析,对田螺山遗址表面不同历史文化层的土样性质进行了测定,进而利用桐油和糯米汁对遗址土样进行了处理和改良,对比了不同文化土层的改良效果。同时,在本课题组多功能排水桩发明专利基础上,提出可用于控制遗址现场水位,同时也可提供桩承基础的多功能考古桩,并对其在不同降水季节条件下的水位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桩具有良好的水位控制效果,可适用于田螺山遗址现场保护工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JPEG图像复原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掣肘,如多尺度学习模型存在的模型臃肿及复原纹理不自然等问题,双域学习模型难以解决彩色图像复原及动态图像压缩质量复原等问题,以及深度模型所带来的模型参数量过大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分别从感受野模型,双域学习模型,模型压缩等方面对基深度学习的彩色JPEG图像复原算法展开了深入研究:第一,针对多尺度学习模型存在的模
帧插值算法是视频增强领域的核心技术,其主要任务是利用视频相邻帧的图像信息预测出中间帧。帧插值技术既可以用于帧率提升、慢动作视频等直接应用,也可以作为基础核心技术用于视频超分辨率、视频编解码等领域,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准确地提取运动信息。基于显式运动匹配的帧插值算法在过去得到最为广泛的研究,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诸如遮挡、光照变化、运动模糊等实际因素的干扰。虽然过去近二十年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问题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基于人脸的身份认证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虽然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检测,但是依然难以区分摄像头前的人脸是真人的还是照片或者视频。因此,兼顾实用性和可靠性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是人脸认证系统的广泛应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有的算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检测效果,但是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如现有方法易受光照的影响;传统的算法以人脸区域作为输入,损失了图像上下文
在空间域光学模拟计算中,信息加载在空间光场的波前上,并利用光场的空间干涉过程来实现信息处理和计算功能。由于充分利用了光场空间干涉过程的并行性,空间域光学模拟计算器件和系统相比于电子器件和系统来说具有速度快、功耗低、带宽大、可扩展性好等优势,可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系列实际的计算任务。例如,光学空间微分器有望用于实时、大通量的图像处理;空间域光学伊辛机适用于解决计算科学中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研究了用
大脑控制着人体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互及认知活动,掌管着感知、思维、记忆等高级活动。对大脑组织功能的探索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与挑战。传统研究方法通常使用间接手段观测大脑的活动状态,并且依赖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等模型假设或其他数学、统计学假设进行分析研究,对大脑响应过程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此外,大脑神经元数量众多,扫描采集数据量巨大,常依赖感兴趣脑区、数据降采样等方法缩小数据规模,在全脑尺度对大脑响应活动进
透射电子显微镜三维重构方法已经成为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结构间交互作用等挑战性课题的重要工具,为了进一步推进三维重构方法的广泛应用,需要设计新的实验设备,突破其理论和实践瓶颈。本文工作中,作者自主研发了应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四自由度原位纳米操纵系统(简称为X-Nano系统),设计并制造了微型压电纳米操纵器,实现三向平移及旋转自由度的稳定、精确操纵,从多个方面提高了三维重构的效率和质量。此外,XNano系
视觉平面姿态跟踪旨在时序上连续估计目标平面在空间中的姿态,是许多计算机视觉高层应用的基础核心。近些年,随着高速摄像机的发展和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基于区域的姿态跟踪算法渐渐成为相机姿态估计以及视觉SLAM中的主流工具。然而,大多数现有系统仍然需要在特定环境与场景下才能发挥良好性能,复杂环境下准确、鲁棒、高效的平面姿态跟踪依旧充满挑战。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外界干扰,如光照变化等,严重制约了这类
第一部分颅内静脉回流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结局目的:明确颅内静脉整体回流状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再灌注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09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头颅多模式CT且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评估蝶顶窦、大脑中浅静脉、Labbé静脉、Trolard静脉、丘纹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充盈情况并获得颅内静脉显影评分(CV
生长和溶胀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组织和部分软聚合物中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往往表现为外在的体积变化和表面失稳演化以及内在的残余应力的积聚。更好地了解其实质或机理不仅能够有助于理解生物组织的生长发育,病变,衰老和死亡,同时可以辅助我们设计相关的工业应用,例如水凝胶的模态自组装和4D仿生打印等。经典体生长模型通过利用乘法分解方法,实现了模拟生长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残余应力的积聚现象。其核心在于将总的生长变形分
肌腱异位骨化是以肌腱组织中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为特征的临床难治性疾病,常继发于肌腱损伤或手术创伤。肌腱异位骨化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受限、肌腱力学性能下降甚至断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局部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或冲击波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尚无有效疗法能够治愈肌腱异位骨化。虽然近年来针对肌腱异位骨化的研究揭示了损伤、炎症等因素在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