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目前,运用经济政策调节产业布局并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其意义在于揭示货币政策变化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规律,为国家调控经济,设计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因此,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也得出一些结论,虽然结论不一致,但都认为:货币政策以总量调节为目标,难以对经济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加以调控。因此,必须关注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否则以整体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反而会引起那些对货币政策反映强烈部门的过度波动。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随后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中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进行统计观察,初步证实中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存在非对称性。接下来,本文借鉴Barro (1977), Minshkin (1982), Cover (1992)和陈建斌(2006)的两步OLS估计法,利用我国1996年至2011年季度数据,选取我国GDP和三大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两步OLS估计法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力在第一、二、三产业间都存在非对称性。全国和第一、二产业各自对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并不显著,而第三产业对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存在非对称性,即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第三产业产出的影响要显著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其的影响。对于全国和第一产业,不存在货币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而对于第二、三产业则存在货币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效力,不管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政策效力都大于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政策效力。证实了中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双重非对称性是存在的。最后,本文总结实证部分的结论,结合结论和中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