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看苏联软实力的兴衰(20世纪40-60年代)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软实力,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文化或者制度层次的软实力。从影响软实力的深远程度上来看,文化或制度资源的地位不容否认,但是外交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软实力的影响更为直观,效果也最为明显,同时外交政策也是推行一定文化观念或制度模式的有力工具,因此,从外交政策的视角来探析软实力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本文拟从这一理论角度切入,通过分析20世纪40到60年代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来论述苏联软实力的兴衰,并阐释苏联软实力最终衰微的原因及对中国当前软实力建设的启示意义。文章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从理论的角度论述软实力中的外交政策资源。该部分首先对外交政策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政策调整的动因和决策者的双层认知模式展开了分析,并突出了外交政策在软实力诸多资源中的重要性,最后揭示了外交政策成为软实力正面资源的条件及其作用于软实力的途径。第二章论述苏联不同时期的东欧政策。斯大林时期(1944-1953)的东欧政策呈现出不稳定性,冷战前对东欧采取的是援助政策,而冷战爆发后则变成了大国沙文主义政策。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对斯大林的东欧政策进行了调整,表面上看似缓和,实质仍未改变,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1964-1968)对东欧的放松政策仅限于苏联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一旦濒临失控的边缘,苏联会毫不犹豫予以镇压。第三章集中讨论东欧对苏联政策的一系列反思,冷战之前,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经济建设成就以及国际主义援助政策都成为其软实力的主要来源,然而,自从苏联推行强硬政策之后,东欧对苏的好感逐渐变成了反感,加之对苏联模式和苏联意识形态的质疑,最终形成了反苏的浪潮,苏联软实力在东欧的反抗中不断衰落。第四章总结了苏联软实力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意义。苏联缺乏道义性、合法性和威望性的外交政策是致使其软实力衰落的直接原因,僵化封闭的体制模式、排他性的文化意识形态是软实力衰落的根本原因,此外,美国的演变政策也从外部削弱了苏联的软实力。当今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应该汲取昔日苏联的教训,一方面要重视软实力中的外交政策资源,发展全球化战略思维,开展公共外交;另一方面还要深化文化、制度等方面软实力的建设,增强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构建。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当苏联的文化意识形态、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对外影响力,且外交政策有利于增强东欧对苏联的认同感时,苏联便具有了较强大的软实力,反之,当苏联的意识形态及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且不顾东欧的反对,利用强硬政策迫其接受时,只能遭致软实力的衰落。在苏联软实力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中,外交政策不仅作用重大、独特,而且通过传播文化和制度观念能反作用于软实力,由此可见外交政策在软实力资源中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王老吉加多宝包装装潢案是广药集团和鸿道集团继2012年“王老吉”商标争夺案后,又一个倍受外界所关注的案件。我国现有的法律并未对包装装潢权有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在目前的法
理论界对行政复议是否可以调解与和解始终存有争议,反对调解与和解制度适用于解决行政纠纷的观点曾一度占据优势成为主流,2007年出台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肯定了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制度,回应了建立多元化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实践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我国立法者对于调解与和解适用解决行政纠纷的态度是由否定向有条件的肯定发展,这体现了理论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