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模拟临床围术期,通过不同程度的切割性损伤,建立腹部切口模型,比较不同程度的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和生理功能变化,为围术期器官损伤、应激机制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2.通过观察脊髓HMGB1、RAGE表达的变化,研究HMGB1/RAGE信号通路在组织损伤和应激反应中的作用,进一步验证该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1.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部位、大小和深度随机分为6组(n=6):Control组(C组),尾静脉置管、输液,丙泊酚静脉麻醉,右股动脉插管测血压;Brennan组(B组),参照Brennan模型,于左后足底作长1cm的纵行切口,切割皮肤和肌肉层;Muscle1组(M1组),剑突下0.5cm作长1cm的纵行切口,切割皮肤和肌肉层;Muscle2组(M2组),切口长2cm,切割的部位和深度同M1组;Muscle4组(M4组),切口长4cm,切割的部位和深度同M1组;Skin4组(S4组),剑突下0.5cm作长4cm的纵行切口,仅切割皮肤层。清醒状态下行尾静脉穿刺置管,面罩吸氧,丙泊酚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深度调控在镇静状态而无明显镇痛作用的水平。行右股动脉插管,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脉率(PR)、呼吸频率(RR)、体温(T)等生命体征。术前、术后肌注青霉素预防伤口感染。比较术中生命体征和术后体重(BW)、摄食量(FC)的组间差别,观察行为学改变和伤口愈合情况。2.术后满7天,深麻醉下经灌注固定取大鼠脊髓,HE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IHC法检测脊髓HMGB1、RAGE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C组比较,手术组的MAP较高、PR和RR较快,术后BW和FC明显下降;2.M1、M2、M4组的MAP、PR和RR依次递增,术后BW和FC的下降程度逐步加重;3.与S4组比较,M4组的应激反应水平更高,持续时间更长;4.与M1组比较,B组MAP、 PR和RR的水平更高,但术后FC的下降程度较M1组小;5.术后7天,相应节段的脊髓HMGB1、RAGE表达水平随着组织损伤的程度而升高,以M2、M4组阳性表达明显。以上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大鼠腹部切口模型建立成功,为研究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和不同程度损伤之间的差异性提供实验平台。2.随着创伤程度的加重,腹部切割伤导致的应激反应加剧;躯体深部组织损伤比浅组织损伤引起更明显的应激反应和生理功能障碍;相同程度的切割伤,足底损伤时呼吸、循环反应更大,腹壁损伤时摄食量下降更明显。3. HMGB1、RAGE在组织损伤和应激反应的过程中表达增加,且表达量与损伤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