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e 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评价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36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49-75岁,平均(64.35±6.25)岁。在患者入院后均行3D-ASL、DWI及MRA扫描,依照3D-ASL-DWI的不匹配原则,确定梗死核心区与缺血半暗带区(ischemic penumbra,IP),分别记录患者梗死核心区与IP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根据3D-ASL灌注异常区面积与DWI信号异常区面积分为ASL>DWI组、ASL≈DWI组、ASL<DWI组。根据MRA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0级,表示闭塞,远端血管无显影;l级,表示局部血管信号缺失,而远端血管显影不完整;2级,表示狭窄程度>50%,而远端血管完全显影;3级,表示狭窄<50%,而远端血管完全显影:4级,表示正常。分析比较梗死核心区与健侧镜像区、IP的ADC、CBF的值,进一步研究ASL>DWI、ASL≈DWI、ASL<DWI组患者的MRA所示血管狭窄情况。应用SPSS 2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梗死核心区的ADC值、CBF值均明显低于健侧镜像区,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053、26.676,P<0.05)。(2)健侧镜像区的ADC值、CBF值均明显高于IP,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694、13.489,P<0.05)。(3)对比分析脑梗死患者的CBF图及ADC图,发现1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脑呈现出显著低灌注状态,且范围较大;35例CBF图的低灌注面积大于ADC图,且不匹配区域>20%。梗死核心区与IP的ADC值、CBF值比较,梗死核心区均低于I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4.847、12.411,P<0.05)。(4)ASL>DWI组23例,血管狭窄程度表现为以0级、1级为主;ASL≈DWI组3例,其中1例为血管闭塞(0级),2例为轻度狭窄(3级);ASL<DWI组5例患者,2例为重度狭窄(1级),3例为轻度狭窄(3级)。其余5例ASL未见异常,其中MRA表现3级狭窄的有1例、正常的有4例。结论:3D-ASL是一种可以客观反映急性脑梗死区血流灌注状况的无创技术,其联合DWI及MRA扫描,能够准确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并界定范围。